“哦?”
蘇澤精神微振。這個切入點頗有膽識,跳出了空談復古的窠臼,直指現(xiàn)實擴張與文化融合。
他接著往下看,看到關于西南土司改流、興學、同化的“殖拓三策”,條理清晰,論據(jù)雖非詳盡,但見識已超過絕大多數(shù)只會引用古書、泛泛而談的士子。
更重要的是,其核心思想——“為社稷之安而拓,行文教以寧民”,隱然與自己提倡的務實強國、徐圖變革的理念遙相呼應。
“好!”蘇澤忍不住低聲贊了一句。
他強忍手腕酸痛,細細審閱前面的四書五經(jīng)文。
第一場的八股寫得扎實穩(wěn)健,雖然不算頂尖驚艷,但也破題精準,文理通順,全無硬傷。
“大人虎變,未占有孚”一題解得尤為到位,強調(diào)了“孚信”(公信)是變革之基,也契合題意。
第二場的“詔誥表”中規(guī)中矩。
蘇澤對著身邊的譚酈說道:
第381章貢試放榜
“譚翰林,勞煩您看看這份卷子?!?/p>
同一房的兩位同考官的評分相差不大,這份卷子才會算上取中,譚酈接過卷子,看完之后說道:
“經(jīng)義扎實,策論也有見地,但是西南殖拓之議?”
大明的主流士大夫中,流行的還是那套經(jīng)典儒家敘事,缺乏對殖拓土地的興趣。
不過譚酈還是比較開明的,他說道:
“不過策論言之有物,也足以了?!?/p>
蘇澤拿回考卷,寫上一個“薦”字,算是得到了同考官的推薦。
這份考卷就算是得到了同考官的推薦,可以送到主副考官的面前。
——
接下來幾天,蘇澤都沒有見到什么讓他眼前一亮的考卷。
等到所有的考卷都閱卷完畢,接下來就到了最后的環(huán)節(jié),評卷了。
所有的考官,都集中到了至公堂。
每次會試錄取四百人。
四千多份的考卷,有一千多明顯有問題的考卷。
這些考卷,要么是避諱問題,要么是引用經(jīng)典出錯,評為下等后,經(jīng)過主副考官的判定,就可以確定出局了。
蘇澤看向張居正,這進了貢院半個月,張居正又瘦了一些。
但是他的精神卻很好,蘇澤就聽說張居正每天閱卷到深夜,每一份黜落的考卷上都會寫上黜落的原因。
這點就連蘇澤都有些欽佩,果然這類的改革家都是工作狂,光是這份精力就不是普通人能比的。
這一千多被評為中下的考卷是沒有異議的。
各房閱卷官寫上推薦的考卷合計有200多份,這些張居正也都一一看過,這些也都沒什么異議,也就是進入到了會試通過名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