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相較于壽享八百的平天下大儒來說,儒圣壽命長得多。
故而如無大意外,這樣的家族有機會擁有不止一位儒圣。
甚至是,多位儒圣。
袁州霍家,便是如此。
于是到他們這般地步,民間便基本難以撼動。
他們的對手,只剩下彼此。
若非大的驚變,甚至可能次一等、次兩等名門世家也會陸續(xù)消亡在時間長河中。
但不巧,偏偏就有了大的意外。
除了各大名門世家聯(lián)手壓制的地界群妖外,近千百年內(nèi),頻繁有域外天魔降臨儒林大千世界。
其中來歷,眾說紛紜。
但降臨的天魔極為強橫,造成儒林大千世界損失嚴(yán)重。
各大世界根基,文脈依地脈而起,與地脈相合,故而守土有責(zé)。
而一旦敗落,結(jié)果則可能是被連根拔起。
因為這個原因,不少家族衰亡,同時也有不少文脈枯竭。
一地文脈枯竭,才思散歸天地自然眾生。
附近民間,終于開始有天才俊杰人物涌現(xiàn)。
“天才生天才,先發(fā)優(yōu)勢固然可能令差距越來越大,但還不至于叫人絕望,何況雖然機會遠比咱們這邊大,但儒林大千世界那邊依舊仍有天才生凡人的情況發(fā)生,事情終究不是絕對。”
雷俊悠然道:“那邊此前最大的問題是……凡人只能生凡人,世俗百姓里誕生不了修道天才,佛、道、巫、武或多或少還有少許,儒家是完全沒有,而隨著文脈凝聚,儒家越來越盛,結(jié)果全部掐尖不說,擠得其他宗承也漸漸難以在民間發(fā)掘人才了?!?/p>
各大世家,也開辦書院講學(xué),甚至免費為民間子弟授課,擴大儒學(xué)影響,擠壓其他宗承空間。
而這些學(xué)生在儒學(xué)修行上難有大作為的同時,則因為文章經(jīng)典反饋,不斷幫助各大家族進一步凝聚文脈。
文脈、自然、天地所限,同一時代頂尖人才終究有數(shù)量極限。
各大世家,同樣在不斷精研改良,希望能有快人一步的發(fā)展,更上一層樓。
只是外來之亂,改變了儒林大千世界部分地方自古以來的環(huán)境。
其后隨著時間推移,民間漸漸開始有更多杰出之人涌現(xiàn)。
初期,幼苗自是生長不易。
難得,有驚世之才橫空出世,成就腹有乾坤層次悟性的同時,還兼具相當(dāng)于道門道體層次的文曲星照根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