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三月整理,倉(cāng)頡共定108姓,稱“百家姓”(非后世完整百家姓,為初始之基),除上述姬、姜、風(fēng)、姒、嬴、姚、黎、蚩、牧、農(nóng)、醫(yī)、武外,另有:
-
以居地為姓:如“丘”姓(居軒轅丘者)、“河”姓(居黃河畔者)、“城”姓(居古城者);
-
以官職為姓:如“司”姓(掌祭祀之官)、“衛(wèi)”姓(掌守衛(wèi)之官)、“史”姓(掌記錄之官);
-
以技藝為姓:如“工”姓(善做工者)、“陶”姓(善制陶者)、“織”姓(善織布者)。
黃帝將108姓名錄刻于軒轅丘石碑,召全族共觀,言:“此姓者,乃人族之根、血脈之繩。今日立姓,明日傳代,子子孫孫承姓而行,不忘先祖之勞,不負(fù)人族之興!”眾族人跪拜歡呼,自此,人族始有固定姓氏,血緣得以理清,族群得以凝聚,為后世華夏姓氏文化之濫觴。
五、后世百家姓排名表(依傳統(tǒng)《百家姓》及人口演變)
(一)傳統(tǒng)《百家姓》前50位(北宋版,以“趙錢孫李”為首,因宋太祖姓趙)
1。
趙
2。
錢
3。
孫
4。
李
5。
周
6。
吳
7。
鄭
8。
王
9。
馮
10。
陳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