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劫的戰(zhàn)鼓尚未完全停歇,洪荒大陸的震顫卻已如崩山裂石般持續(xù)不休。西岐伐商的硝煙還在朝歌上空縈繞,姜子牙岐山封神的符箓金光尚未散盡,龍宇立于起源殿的觀劫臺,手中鴻蒙盤緩緩轉動,盤面上原本完整的洪荒版圖,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龜裂——那道從夏桀暴政時便隱現(xiàn)的劫痕,歷經商湯中興、武乙射天、紂王亂政,再到闡截大戰(zhàn)的血火淬煉,終于在商周更迭的這一刻,徹底撕裂了洪荒的根基。
“尊上,人界區(qū)域靈氣紊亂已達極致,地脈斷裂逾九成,再無完整板塊?!毙帐殖帧逗榛牡孛}圖》,躬身立于殿中,圖紙上標注的人族聚居地,此刻正被一道道黑色劫氣纏繞,“若不及時穩(wěn)固,恐連人族存續(xù)之地都將化為齏粉?!?/p>
龍宇抬眸,目光穿透起源殿的虛無屏障,落在洪荒中部那片曾是人族繁衍生息的核心區(qū)域——這里曾是三皇五帝教化萬民的圣地,是大禹治水定九州的根基,也是夏商周三代王朝建都立業(yè)的沃土。如今,這片土地上遍布仙妖大戰(zhàn)的殘痕:截教通天教主布下的誅仙陣雖已破去,陣基卻在地下留下了縱橫千里的裂痕;闡教十二金仙與趙公明、三霄娘娘激戰(zhàn)的戰(zhàn)場,靈氣被打得枯竭,連地底的靈脈都成了斷流的枯河;更有無數(shù)商軍與周軍的亡魂滯留此地,被劫氣裹挾著四處游蕩,攪得本就脆弱的人界秩序愈發(fā)混亂。
“玄冥,你攜鎮(zhèn)劫印去西北,穩(wěn)住昆侖虛余脈;帝俊,你率御獸殿異獸護住東部瀛洲島殘片,那里是人族先民漁獵的重地;太一,你以東皇鐘鎮(zhèn)住南部云夢澤的地脈缺口,莫讓洪水再淹人族聚落?!饼堄盥曇羝届o,卻帶著不容置疑的道威,“吾將以起源珠引虛無之海的本源之力,為這片土地重塑靈氣框架——從今往后,原洪荒人界區(qū)域,便為‘修仙界’。”
話音落時,龍宇周身已縈繞起淡金色的本源光華,掌心的起源珠懸浮而起,珠內映照出千萬個人族百姓的身影:有在戰(zhàn)亂中失去家園、正躲在山洞里瑟瑟發(fā)抖的老幼;有握著殘破農具、試圖在龜裂土地上重新耕種的農夫;還有那些曾追隨姜子牙伐商、如今卻不知何去何從的人族士兵。這些身影,是洪荒人族延續(xù)的火種,也是龍宇決意留下“人族生存地”的緣由——他自鴻蒙之前而來,見證過虛無之海的孤寂,也親歷過巫妖劫時人族的孱弱,如今封神劫雖致洪荒破碎,卻不能讓三皇五帝辛苦護下的人族根基就此斷絕。
玄冥領命,周身祖巫本源之力涌動,手中鎮(zhèn)劫印化作萬丈虛影,朝著西北昆侖虛飛去。那里曾是鴻蒙宗初建時的舊址,玄空與源初七子曾在此傳法于人族,如今昆侖虛雖因大陸碎裂失去了往日的巍峨,卻仍是人界西部最重要的靈氣支點。玄冥的鎮(zhèn)劫印落在昆侖虛殘峰之上,印文亮起,一道道土黃色的光芒順著斷裂的地脈蔓延,將那些即將崩解的山石重新粘合,原本紊亂的靈氣也漸漸變得平緩——這片區(qū)域日后將成為修仙界西部的“昆侖仙域”,既為修仙者提供修行之地,也為周邊人族聚落擋住西域的風沙與妖獸。
帝俊則率著御獸殿的萬獸大軍,踏云向東而去。東部瀛洲島本是洪荒海外三仙島之一,封神劫中雖被截教弟子的法術擊中,島體碎裂了三成,卻仍保留著大片適合人族居住的平原與漁場。帝俊落地后,金烏本源之火化作漫天光羽,落在瀛洲島的土地上,那些被劫氣污染的海水瞬間變得清澈,死去的魚蝦重新煥發(fā)生機,島周游蕩的海妖也在異獸大軍的威懾下遁入深海。他抬手布下一道結界,將瀛洲島與周邊幾座小島連為一體,形成了修仙界東部的“東海仙洲”,而島中部的平原地帶,則被特意留出,作為人族漁民的聚居地——這里日后將發(fā)展成“東海漁村”,成為人族與修仙者交流的最初紐帶。
太一的東皇鐘則在南部云夢澤上空響起。云夢澤曾是洪荒最大的湖泊,封神劫中,商軍為阻擋周軍,引湖水淹敵,導致湖底靈脈斷裂,湖水倒灌進周邊的人族村落,無數(shù)百姓流離失所。太一將東皇鐘懸于云夢澤上空,鐘鳴聲響徹千里,倒灌的湖水順著鐘音指引的方向退去,斷裂的靈脈在鐘音的震蕩下重新對接,湖底漸漸涌出新的泉水。他在云夢澤邊緣設下一道“靈水結界”,既能保證湖水不再泛濫,又能讓湖水滋養(yǎng)周邊的土地——這片區(qū)域日后會成為修仙界南部的“云夢澤秘境”,而澤畔的平原則被留作“云夢村”,人族百姓在此重新開墾農田,種植水稻,延續(xù)著農耕文明。
與此同時,龍宇的起源珠已在原洪荒人界的中心區(qū)域布下了“修仙界靈網(wǎng)”。這張靈網(wǎng)以三皇五帝時期人族聚居地的遺址為節(jié)點,將昆侖仙域、東海仙洲、云夢澤秘境以及北部的“燕山靈脈”、南部的“南嶺仙谷”連為一體,每個節(jié)點都設有一處“靈氣泉眼”,既能為修仙者提供修行所需的靈氣,又能保證靈氣不會過度濃郁而影響普通人族的生存。龍宇特意將靈網(wǎng)的密度控制在“三分靈氣、七分人氣”——修仙者可在靈網(wǎng)覆蓋的仙域中修行,而人族則在靈網(wǎng)間隙的平原、河谷地帶居住,兩者互不干擾,卻又能在必要時相互扶持。
玄空與源初七子則帶著鴻蒙宗的弟子,穿梭在即將定型的修仙界中,為各地人族聚落設立“護民陣”。他們在人族聚居地的四周布下簡易的防御陣法,既能抵擋低階妖獸的侵襲,又能過濾空氣中殘留的劫氣;同時,他們還將三皇五帝時期的《農耕要術》《醫(yī)術寶典》等典籍刻在石碑上,立在每個聚落的中心,幫助人族百姓盡快恢復生產。在北部燕山腳下,源初七子中的“地玄子”還特意引來靈脈之水,開鑿出一條“燕山水渠”,解決了當?shù)厝俗宓墓喔葐栴}——這片區(qū)域日后會成為修仙界北部的“燕山修仙城”,而水渠周邊的“燕山村落”,則會成為人族在北方的重要聚居地。
龍宇始終關注著人族的動向。他看到有位名叫“伯益”的人族老者,正帶著族人在云夢村的田地里播種;看到東海漁村的少年“阿?!保赣H出海捕魚,漁網(wǎng)中滿是鮮活的魚蝦;看到昆侖仙域周邊的“昆侖村”里,孩子們圍著玄空的弟子,聽他講述三皇五帝的故事。這些畫面讓他想起了自己穿越前的現(xiàn)代世界,想起了蕭承這個名字所代表的人間煙火——或許,這便是他為何在洪荒破碎時,執(zhí)意要留下人族生存地的原因:修仙者追求大道永恒,而人族卻在柴米油鹽、生老病死中延續(xù)著最鮮活的生命力量,這種力量,比任何道法都更能抵御劫數(shù)的侵襲。
當最后一道靈網(wǎng)節(jié)點在西部昆侖仙域閉合時,原洪荒人界區(qū)域徹底定型為“修仙界”。這片新的界域東至東海仙洲,西達昆侖仙域,南抵云夢澤秘境,北到燕山修仙城,總面積約為后世華夏大地的三倍——雖遠不及洪荒鼎盛時期的萬分之一,卻已足夠容納修仙者的修行與人類的生存。修仙界的靈氣雖不如洪荒鼎盛時濃郁,卻勝在穩(wěn)定,且隨著時間推移,虛無之海的本源之力會通過起源珠不斷補充,靈氣只會愈發(fā)充沛;而那些被特意留出的人族生存地,如東海漁村、云夢村、昆侖村、燕山村落等,則像一顆顆種子,在修仙界的土地上生根發(fā)芽。
龍宇收回起源珠,立于觀劫臺,看著下方成型的修仙界與人族聚落,緩緩開口:“封神劫致洪荒破碎,卻也讓三界秩序得以重塑。修仙界為求道者立境,人族生存地為眾生留根——此乃劫后新生,亦是大道之選。”
玄空上前一步,躬身道:“尊上此舉,既護了修仙一脈的傳承,又保了人族的存續(xù),實乃萬全之策。弟子已命人將修仙界的疆域、靈脈分布及人族聚居地位置繪制成《修仙界初定圖》,日后可傳于三界,讓修仙者與人族皆知此界之始?!?/p>
龍宇點頭,目光落在《修仙界初定圖》上,圖中那些標注著“人族生存地”的小紅點,正與修仙界的靈脈節(jié)點相互映襯,形成了一幅“道與民共生”的畫卷。他知道,這只是三界六道秩序建立的開始,日后修仙界會涌現(xiàn)出無數(shù)宗門,人族也會在這片土地上建立新的王朝,但此刻,當?shù)谝豢|陽光透過起源殿的屏障,照在修仙界的土地上,照在人族百姓播種的田地里時,他分明看到了——劫后的洪荒,正以另一種方式,延續(xù)著生命與希望。
而在修仙界的邊緣,有幾位曾追隨姜子牙伐商的人族士兵,正站在“云夢村”的村口,望著遠處云夢澤秘境中升起的靈氣霞光。其中一位士兵喃喃道:“原來除了打仗,還有這樣能讓人變強的‘修仙’之法……若能學會此法,日后定能護住村里的百姓?!?/p>
他的話語被風吹向遠方,落在了云夢澤秘境中一位剛到此地的修仙者耳中。那位修仙者轉頭看向云夢村,眼中閃過一絲柔和——或許,從這一刻起,修仙者與人族之間,便已埋下了“相互扶持、共同存續(xù)”的種子,而這顆種子,將在日后的三界歲月中,長成參天大樹。
云夢村外的對話尚未消散,修仙界北部的燕山腳下,一場關于“生存與修行”的討論正悄然展開。伯益的族弟伯仲,帶著十余名族人勘察燕山村落周邊的土地,卻在一處山谷中撞見了三位身著青衫的修仙者——他們是剛從闡教玉虛宮趕來的弟子,正手持羅盤測量靈脈走向,準備在此建立一處修行據(jù)點。
“你們是何人?為何在此地徘徊?”伯仲握緊了腰間的石斧,身后的族人也紛紛警惕起來。自封神劫以來,人族見慣了仙妖廝殺,對這些能飛天遁地的“仙人”,既有敬畏,更有戒備。
為首的闡教弟子名叫云中子,見狀收起羅盤,溫和笑道:“吾乃闡教云中子,此來是為勘察靈脈,建一處修行之地,絕無驚擾人族之意?!彼噶酥覆贿h處的燕山靈脈節(jié)點,“那處靈氣匯聚,卻離你們的村落有三里之遙,我等修行時,亦會布下結界,不擾你們農耕?!?/p>
伯仲仍有疑慮,卻見玄空的弟子玄清恰好路過。玄清是奉命來為燕山村落加固護民陣的,見狀上前解釋:“伯仲族長,這位云中子道長是遵道尊之意,來修仙界建立修行據(jù)點的。道尊早有吩咐,修仙者需與人族互不干擾,若你們遇妖獸侵擾,他們還會出手相助?!?/p>
玄清的話讓伯仲放下了戒備。他想起昨日玄清為村落布陣時,揮手便讓村口的枯樹重新發(fā)芽,心中對“修仙者”的敬畏多了幾分。云中子見狀,順勢取出一袋谷物種子:“此乃‘靈谷’,種下后只需半月便能成熟,且顆粒飽滿,可贈你們試種。”
伯仲接過種子,心中一動——燕山腳下的土地本就貧瘠,若靈谷真能快速成熟,族人便再也不用為糧食發(fā)愁。他當即邀請云中子等人到村落做客,雖無佳肴,卻端上了剛煮好的粟米粥。席間,云中子向伯仲講述了修仙界的規(guī)矩:修仙者可在靈脈節(jié)點修行、建宗門,但不得搶占人族耕地;人族若有資質絕佳者,也可拜入修仙宗門學習道法,卻需自愿且不可荒廢人倫。
這般“共生”的約定,不僅在燕山村落上演,也在修仙界的各處人族聚居地鋪開。在東海仙洲的東海漁村,帝俊留下的異獸“靈龜”成了漁村的守護者——每當有海妖靠近,靈龜便會浮出海面,以龜甲擋住攻擊,而漁村的漁民則會將每日捕獲的第一網(wǎng)魚,放在靈龜棲息的礁石上,作為答謝。這種“人獸相護”的默契,讓東海漁村成了修仙界東部最安寧的聚居地。
南部云夢澤秘境的邊緣,一位名叫“姜衍”的少年正趴在田埂上,望著云夢澤中御劍飛行的修仙者發(fā)呆。他是姜子牙的遠房侄孫,封神劫后隨族人遷到云夢村,從小便聽著“太公封神”的故事長大,對“修仙”有著天然的向往。玄空的弟子玄明見他日日在此觀望,便上前問道:“你想修仙?”
姜衍點頭,卻又低下頭:“可我要幫阿爹種田,還要照顧奶奶,若去修仙,家人怎么辦?”
玄明聞言笑道:“道尊曾言,修仙者亦需守人倫。你可先學些基礎道法,既能強身健體,幫家里干活,日后若有機會,再拜入宗門不遲?!闭f罷,玄明便傳了姜衍一套“引氣訣”,只需每日清晨打坐半個時辰,便能引少量靈氣入體,不僅能讓身體更強健,還能感知周邊的靈氣,提前察覺妖獸動向。
姜衍學得認真,不過三日,便能輕松扛起往日需兩人才能搬動的柴火。他阿爹見狀,對修仙者的態(tài)度徹底改觀,甚至主動幫玄明打理云夢澤邊緣的靈草——那些靈草是玄明種下的,既能入藥治病,也能為修仙者提供修行材料,而玄明則會用靈草制成的藥膏,幫村里的老人治療風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