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有躲避他的目光,但我的眼神里沒有猶豫,我只想當(dāng)一個干干凈凈的“保姆”。
“李先生又笑了,”打開看一看,你肯定會喜歡的?!?/p>
我感覺他的聲音比剛才更溫和,卻帶著一股不容置疑的推力。
那盒子靜靜地躺在餐桌上,紅色的絲帶像一道溫柔的枷鎖。
我感覺到胃部微微收緊。
他換了一種策略,從“給予”變成了“分享”,仿佛這只是一次朋友間的好物展示,如果我連看都不看,就成了不識抬舉、小題大做。
我該怎么辦?我該怎么辦?我內(nèi)心在思考和掙扎中………
這層“分享”的糖衣下面,包裹的是什么。
一旦我出于禮貌或好奇打開了盒子,就等于默認接受了這份“好意”,之前所有的堅持都會土崩瓦解。
接下來的“不喜歡”或“不能要”都會顯得蒼白無力。
我站在原地,臉上依舊掛著那副惶恐又為難的神情,心里卻像計算機一樣飛速運轉(zhuǎn)。
硬扛下去可能會讓他下不來臺,激化矛盾,萬一他一生氣,把我辭退了,我該怎么辦?
我必須找到一個既能保全對方面子,又能徹底守住底線的方法。
我輕輕“哎”了一聲,像是無奈,又像是認命般地向前挪了一小步,目光落在盒子上,卻沒有伸手。
“李先生,”我抬起頭,眼神里帶著十足的誠懇,甚至有一點請求的意味,
“您的好意,我心里真的特別、特別感激。但這東西一看就太金貴了,不是我們這種人該碰的。我女兒還小,手腳沒輕重,要是拿回去給她弄壞了,我得心疼死。再說,我天天干活,戴這個戴那個的,也不方便,真是糟蹋好東西了?!?/p>
我把“女兒”和“干活”推了出來,我覺得這是最堅實、最無法被駁斥的理由。
我把“拒絕”包裝成“不配”和“實際情況如此”,把問題的核心從“接不接受他的心意”巧妙轉(zhuǎn)移到了“這東西不適合我的生活”。
我停頓了一下,像是突然想起什么,用帶著點輕松的口氣說:“要不,您留給月月?她戴著肯定好看。”
這句話也是我最后一道防線,輕輕地將這份“好意”推回它本該在的位置。
“這是我送你的!”李先生的音調(diào)抬高了些,臉上那層禮貌的笑意徹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被冒犯的不耐煩,“我女兒不一定回來,你為什么不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