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望著眼前整齊的書架、攤開的日記,以及窗外沉沉的夜色,忽然覺得自己這突如其來的憤怒有些好笑——當(dāng)事人早已沉默了一輩子,我一個幾十年后的旁觀者,此刻在這里拍桌子,又有什么用呢?
目光繼續(xù)落在那一夜日記上:(這些年來,她總在不經(jīng)意間入夢。有時是圖書館里陽光下的側(cè)影,有時是井邊搓洗衣物時單薄的背影,清晰得仿佛觸手可及,卻又在醒來時,化作一片冰冷…虛無。
平心而論,云雪梅及其家人,待我確是極好的。生活優(yōu)渥,前程坦蕩,未曾在物質(zhì)上讓我有半分短缺。他們給了我一個世人眼中“完美”的框架,我將自己嵌入其中,扮演著一個沉默的、合格的部件。
只是,那份“好”,如同精致的牢籠,密不透風(fēng)。它補償了一切,唯獨填不滿心底那個因一封信的缺失而悄然塌陷的黑洞。
此生憾事,莫過于此。在可以勇敢的年紀(jì),我選擇了妥協(xié);在或許還能挽回的節(jié)點,連知情的機會都被剝奪。
如今垂暮,回首望去,只見兩條清晰的線:一條是陽光下的坦途,妻賢家穩(wěn),事業(yè)有成;另一條是心底的幽暗小徑,通往一個永遠(yuǎn)在等待的、模糊的影子。)
第四章:塵緣再續(xù)(日記其六、七)
周教授的日記
X年X月X日晨(補記)
七年倏忽而過。與雪梅膝下猶虛,家中常年唯有我們二人,日子平靜得近乎沉悶。
今晨推門欲出,卻見門口石階上,坐著一個約莫六歲的男孩。他穿著合身的新衣服,身邊放著一個灰色的小包袱。晨光熹微中,他抬起的臉龐,眉目清秀,眼神里卻帶著與年齡不符的茫然。
就在四目相對的瞬間,我的心跳驟?!呛⒆拥拿佳坶g,竟有巧英的神韻。而那張臉的輪廓,分明就是我幼時照片的翻版。
他就那樣安靜地坐著,像一顆被遺落在此的種子,無聲無息,卻在我死水般的生活里,投下了一塊巨石。
正怔忡間,雪梅亦從身后走出,訝然道:“這是誰家的孩子?”
男孩望向我們,小手緊攥著一張已泛黃的舊照,怯生生開口:“您……是周啟明嗎?”
我應(yīng)聲未落,他已撲上前來,緊緊抱住我的腿,仰臉喚道:“爸爸!”
雪梅在一旁,驚得半晌無言。
⑦X年X月X日夜(補記)
那孩子低頭,解開灰布包袱的結(jié),動作小心而鄭重。他先掏出的,是一封邊角磨損的信封,紙張已泛黃。接著,是那串我此生不會認(rèn)錯的銀鏈——母親遺物,我當(dāng)年親手為巧英戴上的信物。
他將信與鏈子輕輕放在我顫抖的掌心里。信上是巧英的筆跡,寥寥數(shù)語,卻如千斤重錘:
“啟明:此乃你子,周澤。
夫家難容,送回認(rèn)父。
巧英…絕筆…
“絕筆”二字,墨色深重,刺得我雙目生疼。
包袱里層,是疊得整整齊齊的兩沓人民幣,簇新,卻透著辛酸。整整兩萬元。在那個年月,這無疑是一筆巨款。是她如何一分一分?jǐn)€下?是她在怎樣的境遇里,為兒子鋪下最后一段路?
我握著那冰涼的銀鏈,看著眼前這張與我酷似的小臉,再讀“夫家難容”四字,心中已是翻江倒海,萬箭穿心。她經(jīng)歷了什么?她如今……又在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