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初平四年(公元193年)的尾聲,長安城內外已是一片銀裝素裹,凜冽的寒風卷著細碎的雪沫,敲打著未央宮高聳的殿宇。然而,比這冬日更顯肅穆凝重的,是德陽殿內即將頒布的一道非同尋常的詔令。
天子劉協(xié)端坐于龍椅之上,冕旒下的目光平靜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掃過下方濟濟一堂的文武臣工。經歷了江淮失地的陣痛與涼州大定的喜悅,朝臣們已然習慣了這位少年天子時而雷厲風行、時而深謀遠慮的執(zhí)政風格。
“年關將至,去歲紛擾,今歲初定。然逆臣未梟,天下未安,朕心難懈?!眲f(xié)清朗的聲音在空曠的大殿內回蕩,“為砥礪心志,專思破敵強國之策,朕決意自即日起,未來三月之內,乃至明年(公元194年)三月春耕之前,若非關乎社稷存亡、軍國傾覆之大事,一概政務,皆不得擾朕清修。”
此言一出,殿內頓時起了一陣細微的騷動。天子要“清修”三個月?不理常規(guī)朝政了!一些老成持重之臣如司徒王允、太尉楊彪,眉頭微蹙,下意識地便想出列勸諫。然而,話到嘴邊,卻又咽了回去。他們想起了天子登基以來的種種“先例”——從當初的軍事集訓,到后來長期與郭嘉、賈詡等少數心腹于暖閣密議軍國大事,勸諫……似乎效果寥寥。
這位陛下,顯然并非耽于享樂之輩,其行事每每看似出格,背后卻總有深意。數次事實證明,最終結果往往利大于弊。更何況,如今朝廷框架已穩(wěn),各司其職,或許……真到了放手鍛煉臣屬之時?
王允與楊彪交換了一個眼神,彼此都看到了對方眼中的無奈與一絲釋然。王允輕咳一聲,率先出列,象征性地躬身道:“陛下勤政愛民,心系天下,臣等感佩。然則,朝政千頭萬緒,陛下驟然放權五月,恐生懈怠……”
楊彪亦附和道:“王司徒所言甚是,還望陛下三思……”
劉協(xié)擺了擺手,語氣溫和卻帶著終結討論的決斷:“二公之心,朕知之。然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法。朕意已決,非怠政,實乃謀遠。朝中諸事,朕已有安排。”
他目光轉向文臣班列中的魯肅與侍立一旁的諸葛亮,以及武將行列前列的荀攸、郭嘉,朗聲道:
“即日起,朝中一應大小政務,由楊彪、王允,大司農魯肅,及諸葛亮共同處置!楊公、王公德高望重,經驗豐富,總攬全局;子敬精于內政,統(tǒng)籌錢糧;孔明隨朕日久,參贊機要,才智卓絕,正當歷練。望爾等同心協(xié)力,遇事共議,若有分歧,可由賈詡轉交于朕,子敬、孔明需悉心輔佐,不得有誤!”
魯肅與諸葛亮聞言,立刻出列,深深一揖,聲音帶著激動與鄭重:“臣等領旨,必竭盡全力,不負陛下重托!”諸葛亮更是心潮澎湃,他知道,這不僅是信任,更是一場至關重要的實踐考核。
“軍中一應事務,”劉協(xié)繼續(xù)道,“暫由軍師祭酒郭嘉、荀攸決策!奉孝善奇謀,公達曉軍事,你二人當精誠合作,穩(wěn)守現有防線,監(jiān)控二袁動向,無重大軍情及戰(zhàn)略轉向,無需請示。然,需與文若(荀彧,鎮(zhèn)守泰山方向)等前線大將保持密切聯絡,確保軍令暢通。”
郭嘉與荀攸亦肅然領命。
待朝會散去,
劉協(xié)的傳來賈詡:“文和,朕予你暗中觀察之權。朝堂軍政,若有異動,或楊公、王公、子敬、奉孝、公達、孔明等人意見難以協(xié)調,你可介入,若彼等意見達成一致,汝可視情況,便宜行事!朕要的,是朝局穩(wěn)定,政令通達!”
賈詡躬身,聲音低沉:“臣領旨,必不負陛下所托?!?/p>
一連串的人事安排,如同精準的齒輪咬合,將未來三個月的帝國運轉框架搭建完畢。既有楊彪、王允這樣的老臣坐鎮(zhèn),平衡各方,又有魯肅、諸葛亮這等實干新銳處理具體政務,更有郭嘉、荀攸的黃金組合執(zhí)掌軍務,最后還有賈詡這把“暗刃”負責查漏補缺與最終仲裁。這套班子,堪稱眼下朝廷所能拿出的最優(yōu)配置。
接著,劉協(xié)又下達了幾條具體指令:
“著賈詡協(xié)調糜芳,自本月起,蜂窩煤月銷量增至六十萬塊,洛陽紙月銷量增至兩萬張!今冬嚴寒,蜂窩煤正當其用,需保障供應,亦可充實國庫。紙張產量有限,維持稀缺,其利自顯?!?/p>
“敕令陳到,加強宮中及諸位重臣府邸護衛(wèi),尤其需確保荀攸、郭嘉、魯肅、諸葛亮等人身家安全,不得有失!典韋及其麾下近衛(wèi),隨朕行動。”
“擢升趙云為羽林衛(wèi)中郎將,接替皇甫嵩將軍,總領宮禁宿衛(wèi)!皇甫老將軍年事已高,為國操勞一生,當安心榮養(yǎng)?!边@道命令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感傷,劉協(xié)深知歷史軌跡,皇甫嵩壽數將盡,他希望這位老將能得享最后的安寧。趙云沉穩(wěn)忠勇,正是接替此重任的不二人選。
“趙云原部兩萬精銳,暫劃歸馬超節(jié)制,即日開赴河內郡駐防!袁紹雖四面受敵,然其勢猶存,威脅遠大于困守淮泗的袁術,需猛將精兵震懾。馬超驍勇,正可當此任!”
“另,傳令各方,若尋得名醫(yī)華佗蹤跡,速速報于朕知!”
一道道命令清晰明確,涉及內政、軍事、經濟、安保,方方面面皆已考慮到。殿內群臣,縱有心思各異者,見安排如此周密,也大多放下了疑慮。王允、楊彪等人見大勢已定,且自身權柄并未削弱,反而更有發(fā)揮空間,那點勸諫之心也就徹底息了。畢竟,這位天子“不朝”也不是頭一遭,只要帝國機器能照常運轉,且看這三個月后,又能有何等驚人之舉吧。
數日后,一切安排妥當。
在一個天色未明的清晨,一隊約千人的精銳兵馬,護衛(wèi)著一輛看似普通的馬車,悄無聲息地離開了長安城,直奔郊外一處早已戒嚴的皇家工坊。這千余人,皆是從羽林軍中百里挑一的悍卒,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其剽悍之氣與嚴整軍容,絲毫不遜于高順麾下那支名震天下的陷陣營。而護衛(wèi)在馬車旁的巨漢典韋,更是如同門神般,散發(fā)著令人心悸的壓迫感。
馬車內,劉協(xié)換上了一身簡便的深衣,眼中閃爍著興奮與期待的光芒。他面前攤開著厚厚一疊親手繪制的圖紙,上面是各種奇特的機械結構與符號。
喜歡董卓剛死,朕就收了西涼軍請大家收藏:()董卓剛死,朕就收了西涼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