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比如,捐官者,須得通讀《大誥》,還要學習《大明律》并通過相關(guān)考試。
老朱就是,我既要你捐官的錢,又要捐官的質(zhì)量,哪怕你沒有實職,我也不能讓你借著當官為所欲為,所以你得學習法律知識。
初衷很美好,真到實行階段,還真沒幾個能遵守。
但律法的好處就在于,給想要較真的人光明正大的機會。
此時,薛韶就有這個機會。
賀縣令也需要這個機會向薛韶,向皇帝表白自己。
賀縣令聽明白了薛韶的言下之意,當即朗聲向眾人普及了一下抓捕王琦的原因,以及《大誥》的重要性,并提醒大家:“有識字,且有能力購買一本《大誥》的,可買一本回去,自己看,也可教導(dǎo)子孫,避免做令祖宗蒙羞之事。”
賀縣令看向薛韶,怎樣,他這番普法加推薦做得不錯吧?
薛韶微微頷首,起身走到賀縣令身側(cè),面向八個原告,以及在縣衙大門外圍觀的百姓道:“風雨雷電晴皆是氣象,因風調(diào)雨順甚是難得,所以我們才年年祈福,年年禱告?!?/p>
“風調(diào)雨順難得,所以天災(zāi)才是常態(tài),”薛韶道:“這世上家資豐厚的地主、士紳和商人亦有不少善人,比如錢塘錢家、蘇州王家、常州肖家,不管是日常,還是遇到天災(zāi)人禍,皆慷慨解囊,憐惜百姓。真正的好人不會趁火打劫,以跡論心,王琦不過一狡詐之徒,而王家村村民,只是無奈被裹挾在其中的普通農(nóng)戶?!?/p>
薛韶道:“若他們不為自己,不為家人上告,秋后,不僅家中的田地都被王琦取去,全家人還都要淪為王琦一家的佃農(nóng)或長工,祖輩好幾代的積累,傾刻化為烏有,以己度人,諸位可甘心?”
鬧轟轟的現(xiàn)場安靜下來,圍觀的百姓心中酸楚難言,看向王進八人。
見他們抬手擦拭眼角,心口就悶悶的,不再說他們是忘恩負義之輩。
擠在人群中的一個書生突然揮手道:“走了,走了,王老爺本來就包藏禍心,此時不過被反噬罷了,我們一天賺不到二十文的人難道要在這里同情可憐抬抬手就能賺千萬利息的人嗎?”
眾人一聽,轟然一散。
但薛韶的話會借由他們的口舌傳出去,傳出去,一直傳到很遠很遠的地方。
那個勸人離開的書生走出幾步,忍不住回頭看了一眼薛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