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的朝代,剛才才看過造紙術的他們,對這印刷術的暗暗期待了起來。
特別是那些從天幕上學到造紙術的百姓工匠,更是很是關注。
在他們看來,自己既然決定造紙,那么再學學這如何印刷,那就是潑天的富貴輪到自己。
【有關活字印刷的記載,首見于宋代著名科學家沈括的夢溪筆談。平民出生的畢昇用膠泥制字,一個字為一個印,用火燒印,使之成為陶制。排版時,先預備一塊鐵板,鐵板上放松香、蠟、紙灰等的混合物,鐵板四周圍著一個鐵筐,在鐵礦內擺滿藥印的字印,然后用火烘烤,將混合物融化,與活字塊結為一體,趁熱用平板在活字上壓一下,使字面平整,便可進行印刷……】
天幕上邊說著,邊見天幕中出現(xiàn)一個動畫,不斷地做著關于印刷的各種動作。
一個個動作,也讓各朝終于知道什么是活字印刷術。
秦朝。
秦始皇看完整個視頻,有些明白了。
原來這印刷術就是一個個小章,把字印到紙上。
想到自己要建的百家學宮,本來就準備了竹簡,想著讓學子們自己抄寫書籍,用來學習。
現(xiàn)在天幕教了造紙術和這印刷術,那些準備也就省了。
直接讓墨家的子弟去雕刻出來,印刷出來就行了。
想完這個,秦始皇把目光看向了正在光看天幕的墨家子弟。
墨家子弟看到秦始皇投向自己,趕緊回禮。
對于天幕上的每次出現(xiàn)的新鮮事物,他們心情總是忐忑的。
很怕秦始皇不定啥時候來一句,那個啥啥做的怎么樣了。
他們雖然是專業(yè)的,可是面對天幕上的東西,他們很多也摸不到頭腦。
上次的造紙術,讓他們微微松了口氣。
沒想到,還沒等他們怎么樣,就又……又又被叫到宮里,讓學著天幕制作出這印刷的東西。
他們看到標題,一臉懵逼。
他們可是不知道什么是印刷術,有什么作用,還有那個畢昇是干什么的!
不過幸好視頻播放以后,這些問題,他們很快的知道到了答案。
本來忐忑的心,也慢慢的放了下來。
這印刷術并不難,特別是配合那紙張,簡直是傳播知識的利器。
漢朝。
漢武帝劉徹看著工匠們做好的活字雕版,他很是高興。
他親手在做好的活字印刷板上面刷了一層墨,把剛剛造出的紙張放了上去,然后用一個滾輪輕輕的推動。
最后他拿起那一紙張看了起來,發(fā)現(xiàn)雕版上的文字果然印到了紙上。
他對這樣的結果很是滿意,也非常的高興。
如果說紙張的出現(xiàn),改變了以前奏章笨重的體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