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了嗎?張老師離了……”
“真的啊?為什么呀?她愛人不是在機關(guān),挺好的嘛……”
“誰知道呢……肯定是有什么原因唄,好好的能離?”
“看她平時挺正經(jīng)的一個人……”
“知人知面不知心啊……”
在菜市場,熟悉的攤主看她的眼神也多了些異樣,稱菜時話里有話:
“張老師,一個人買菜?。恳院罂傻米约憾嗾疹欁约毫??!?/p>
“這女人啊,還是得有個家,沒個男人怎么行……”
流言如同藤蔓,迅速纏繞、變形,衍生出各種版本。
有的說,是她性格太強,不懂溫柔,逼走了丈夫。
有的說,是她不能生育,婆家不滿,最終被拋棄。
更有甚者,帶著齷齪的臆測,暗示是她生活不檢點,有了外遇,才導致婚姻破裂。證據(jù)?她總是把自己收拾得那么齊整,對學生(尤其是男學生)那么有耐心,誰知道背后怎么回事?
這些話語,像無形的針,細密地、無聲地刺向張玉芬。她走在校園里,能感覺到背后指指點點的目光;她回到筒子樓,能察覺到鄰居們迅速關(guān)閉的房門和門縫后窺探的眼睛。
她試圖維持表面的平靜,照常上課,批改作業(yè),關(guān)心學生。但只有她自己知道,每當夜深人靜,獨自躺在那張突然變得空曠冰冷的大床上時,那些流言蜚語就像魔音灌耳,一遍遍在她腦海中回放。一種混合著屈辱、憤怒和深深無力的寒意,會從腳底蔓延至全身。
她沒有向任何人辯解,因為她清楚,在這種事情上,辯解往往是徒勞的,甚至會被視為心虛。她只能將所有的情緒,死死地壓在心底,用更忙碌的工作和更沉默的堅韌,來對抗這突如其來的、來自熟悉環(huán)境的冰冷惡意。
她原本平靜如水的生活,被投入了一塊巨石,激起的不僅是漣漪,更是渾濁的泥沙。這“秘密”的公開,讓她瞬間從受人尊敬的張老師,變成了流言漩渦中心的一個“話題人物”,一個被無形目光反復審視、評判的“異類”。而這,僅僅是她需要獨自面對的風暴的開始。
喜歡青瓦巷里的向陽花請大家收藏:()青瓦巷里的向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