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下午的語文課,陽光透過有些陳舊的玻璃窗,在教室的水泥地上投下斑駁的光影??諝饫锲≈毿〉姆酃P灰微粒,窗外偶爾傳來操場上體育課的哨聲和隱約的喧嘩。
新來的、戴著厚厚眼鏡片的王老師站在講臺上,用粉筆在黑板上寫下三個方正的大字——《一盞燈》。他轉(zhuǎn)過身,扶了扶眼鏡,用帶著濃重口音的普通話說道:“同學們,這次的命題作文,題目就是《一盞燈》。大家可以展開聯(lián)想,可以寫具體的燈,比如路燈、臺燈、指引航船的海上燈塔;也可以寫抽象的燈,比如父母的愛像一盞燈,老師的教誨像一盞燈,理想和希望像一盞燈……體裁不限,記敘文、議論文都可以,要寫出真情實感。下周一交?!?/p>
教室里響起一片窸窸窣窣的議論聲。同學們大多覺得這個題目不算難,很快便有人開始低頭構(gòu)思,或者翻找作文素材。有人打算寫家里那盞陪伴自己寫作業(yè)的舊臺燈,有人想寫深夜回家路上為自己照亮小巷的昏黃路燈,還有人準備歌頌母愛如燈般溫暖永恒。
蘇曉光坐在靠窗的位置,手里捏著鋼筆,筆帽抵在下巴上,目光有些游離地望著窗外。陽光照在她略顯蒼白的臉上,映出細小的絨毛。《一盞燈》……這個題目像一顆投入心湖的石子,在她心底漾開了一圈又一圈復雜的漣漪。
燈?
她的腦海里首先閃過的,是家里小吃鋪那盞總蒙著油污的白熾燈,光線昏黃,卻支撐著一家人的生計;是父親蘇建國在深夜為她修理自行車時,掛在車把上那搖搖晃晃的手電筒光;是母親李春燕在冬日凌晨,就著灶膛里微弱火光忙碌的、佝僂的背影……
這些畫面一閃而過,最終,卻牢牢地定格在另一個場景,另一個人的身上。
那是學校音樂教研室,那間總是飄著淡淡墨水和舊樂器氣味的小房間。無數(shù)個黃昏,當放學鈴聲響起,同學們像歸巢的鳥兒般歡叫著沖出校門,她卻常常背著書包,走向那間還亮著燈的辦公室。
她清晰地記得那盞燈——張老師辦公桌上那盞綠色的、老式的臺燈。燈罩是荷葉形的,邊緣有些許銹跡,燈座是沉甸甸的玻璃,開關(guān)是一個小小的、黃色的拉線繩。就是這盞燈,在無數(shù)個日漸昏暗的傍晚,散發(fā)出一種溫暖而穩(wěn)定的橘黃色光芒。
在這盞燈下,她看到過張老師握著紅筆,在學生的作業(yè)本上留下密密麻麻、清秀而嚴謹?shù)呐ⅲ豢吹竭^張老師戴著眼鏡,仔細地為一把舊小提琴調(diào)試琴弦,神情專注得像在對待一件珍寶;更看到過無數(shù)次,張老師就坐在這盞燈旁,耐心地為自己輔導功課,講解樂理。
她仿佛又回到了那些傍晚。她坐在張老師旁邊的椅子上,鼻尖縈繞著辦公室里特有的書香和木頭氣息,還有張老師身上那股淡淡的、干凈的肥皂香味。臺燈的光線柔和地灑在攤開的樂譜上,那些蝌蚪般的音符在光暈里仿佛活了過來。張老師的聲音不高,卻異常清晰,像山澗的清泉,流淌進她渴望知識的心田。當她遇到難以理解的和弦或者復雜的節(jié)奏時,張老師會不厭其煩地一遍遍示范,手指在桌面上輕輕敲擊出節(jié)拍,或者拿起筆,在草稿紙上畫出形象的圖示。那專注而溫和的側(cè)臉,在臺燈光線的勾勒下,顯得那么沉靜,那么美。
這盞燈,照亮了那些晦澀難懂的樂理知識,也照亮了一個貧寒女孩對音樂和未來的懵懂憧憬。
思緒繼續(xù)飄飛。她想起了更早的時候,那時家里條件更差,常常是咸菜就饅頭。有一次,她因為營養(yǎng)不良,在體育課上差點暈倒。張老師知道后,什么都沒說,只是在那天放學后,悄悄塞給她一個用手帕包著的東西。她打開一看,是兩個還帶著溫熱的煮雞蛋。她記得張老師當時什么也沒多說,只是用那雙溫柔得能滴出水來的眼睛看著她,輕輕拍了拍她的肩膀,眼神里有關(guān)切,有鼓勵,還有一種不言自明的理解與愛護。那一刻,她覺得張老師看向她的眼神,本身就像一盞燈,驅(qū)散了她因家境而產(chǎn)生的羞赧和自卑,溫暖了她幼小的心靈。
這盞燈的光芒,甚至穿透了她家庭最黑暗的時期。那是大哥衛(wèi)東出事前后,家里氣氛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父母臉上終日愁云密布,小吃鋪也面臨著地痞流氓的騷擾。那段時間,她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懼和無助,仿佛被拋入了無邊的黑暗。是張老師,敏銳地察覺到了她的情緒低落,沒有過多追問,只是在她練琴結(jié)束后,輕輕對她說:“曉光,人生就像一首曲子,有高昂,也有低回。但無論如何,旋律總會繼續(xù)向前。你要記住,無論遇到什么,心里都要亮著一盞燈,相信光,靠近光?!蹦菚r她不太完全明白這些話的深意,但張老師平靜而堅定的語氣,以及那雙充滿信任和鼓勵的眼睛,確實像一束頑強穿透陰霾的光,給了她莫大的安慰和支撐,讓她在家庭的動蕩中,依然能觸摸到一絲穩(wěn)定和希望。
這章沒有結(jié)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想到這里,曉光的眼眶微微發(fā)熱。臺燈、眼神、話語……這些具體而微的細節(jié),匯聚在一起,在她心中清晰地勾勒出一個形象——張玉芬老師,就是照亮她成長道路的那盞最明亮、最溫暖的燈??!
可是現(xiàn)在,這盞燈本身,卻仿佛被蒙上了厚厚的塵埃,光芒黯淡,在風雨中飄搖。想到張老師如今面臨的流言蜚語,想到她紅腫的眼睛和強顏歡笑的樣子,曉光的心就像被一只無形的手緊緊攥住,又酸又疼。那些惡毒的話語,像污濁的泥水,企圖玷污這盞燈的潔凈;那些異樣的眼光和無形的壓力,像凜冽的寒風,企圖吹滅這盞燈的光芒。
不!不能這樣!
一股強烈的、幾乎是義憤的情緒在曉光胸腔里激蕩。她要寫!她要把心里的話寫出來!她要用自己稚嫩卻真誠的筆,告訴所有人,張老師是一盞怎樣的燈!她要驅(qū)散那些污濁,她要為這盞燈拂去塵埃,她要讓所有人都看到,這盞燈曾經(jīng)如何照亮了一個孩子的前路,它本身是多么的珍貴和明亮!
她深吸一口氣,擰開筆帽,將攤開的作文紙撫平。陽光恰好移動,照亮了她面前這一方小小的書桌。她提筆,在稿紙的第一行,鄭重地寫下了標題——《一盞燈》。
然后,她略微思索,便開始奮筆疾書。她不再需要刻意的構(gòu)思和華麗的辭藻,那些深藏在心底的記憶和情感,如同找到了決口的洪水,洶涌地傾瀉于筆端。她寫那盞綠色的舊臺燈,寫燈光下張老師清秀的側(cè)影和耐心的講解;寫那兩個溫熱的雞蛋和那雙溫柔的眼睛;寫家庭蒙陰時,那句如光般的話語和那份堅定的鼓勵……
她的筆尖在紙上沙沙作響,神情專注而莊重,仿佛在進行一項神圣的儀式。窗外喧囂的世界漸漸遠去,她完全沉浸在了自己的回憶與情感里,沉浸在了為那盞“燈”正名、為它注入光亮的強烈愿望之中。
她不知道這篇作文能起到多大的作用,但她相信,真誠的文字自有其力量。她希望,當張老師看到這些文字時,能知道,在她照亮的孩子心中,她始終是那盞最溫暖、最明亮的燈,從未因任何風雨而改變。這或許,是她此刻唯一能送給老師的,一點點微光般的慰藉。
喜歡青瓦巷里的向陽花請大家收藏:()青瓦巷里的向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