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指著陳朝陽,對旁邊幾個背著老套筒的民兵厲聲喊道:
“還愣著干什么?把這個搗亂分子、破壞國家建設的壞分子給我抓起來,捆了送鄉(xiāng)里!”
兩個年輕的民兵面面相覷,有些猶豫。
他們看著陳朝陽雖然穿著舊褂子,但氣度不凡,說話條理清晰,不像是普通的搗亂分子。
但在王滿倉的積威下,他們還是磨蹭著上前,試圖去抓陳朝陽的胳膊。
然而,這樣的場景,陳朝陽的警衛(wèi)員王小川怎么可能讓他一個人過來?
早在陳朝陽下車時,王小川和另一名警衛(wèi)員就已經喬裝打扮,像普通村民一樣混在了人群外圍,目光時刻關注著場中動向。
見到民兵要動手,王小川眼神一厲,迅速從人群縫隙中猛地擠上前來,一聲暴喝:“住手!”
他雖未亮出武器,但那只下意識按在腰后硬物上的手,以及瞬間爆發(fā)出、經受過戰(zhàn)場洗禮的凌厲氣勢,讓兩個沒經過真正陣仗的民兵動作一僵,下意識地后退了半步。
另一名警衛(wèi)員也迅速靠攏,隱隱形成了護衛(wèi)犄角。
這一下,原本嘈雜的場院瞬間鴉雀無聲,空氣瞬間一滯。
村民們被這突如其來的對峙嚇得大氣不敢出,連王滿倉也被對方警衛(wèi)員訓練有素的反應和逼人的氣勢懾住了片刻,場中的喧囂戛然而止。
陳朝陽見此,心頭火起,臉色陰沉得能滴出水來。
他萬萬沒想到,一個村里的干部竟能霸道至此!
自己不過是基于政策提出了合理質疑,轉眼就被扣上“搗亂分子”的帽子,甚至要動用民兵抓人,其作風之蠻橫,可見一斑。
但他也明白,在窮鄉(xiāng)僻壤,面對積重難返的舊習和艱巨的建設任務,基層干部有時確實需要一些“硬手腕”,
但眼前這王滿倉,顯然是“硬”過了頭,甚至可能“硬”錯了方向!
這其中的分寸把握,是否超越了界限,正需要上級干部的監(jiān)督與制約。
“必要的引導和規(guī)范,刻不容緩。”
他心中暗道,目光銳利地掃視全場,一個疑問隨之浮現:“這滿倉子如此大包大攬,發(fā)號施令,村里的支書呢?
怎么不見蹤影?是他也默認此種做法,還是……另有隱情?”
思及于此,他強壓下胸中的怒氣,知道此刻不是深究支書去向的時候。
當前首要之事,是平息這荒謬的沖突,糾正這錯誤的動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