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玦在聽聞災民抱著死嬰跪于文淵閣外,而崔司天卻以“天罰”論處后,一口氣沒上來,怒極攻心,竟引動了舊疾寒癥,陷入了昏睡。
原定的御前會議被迫取消,賑災的議程在最后關頭,再度擱淺。
深夜的瓊華殿,萬籟俱寂。
蘇菱微坐在燈下,指尖摩挲著那方早已洗得發(fā)白的小蟬留下的半幅繡帕。
帕子上,一個歪歪扭扭的“米”字,仿佛在無聲地訴說著饑餓與絕望。
看著那個字,她眼前浮現(xiàn)出的,卻是廊下那具冰冷的嬰孩,和老者那雙渾濁而空洞的眼睛。
他們已經死過一遍了。
在天災里,在被官僚漠視的絕路上。
她不能讓他們再死一遍。
“來人?!彼鋈黄鹕?,聲音不大,卻帶著不容置疑的決斷。
周尚宮與鄭嬤嬤匆匆而入。
“備筆墨,我要擬一道詔。”
鄭嬤嬤聞言,雙腿一軟,差點跪倒在地,聲音都在發(fā)顫:“娘娘!這萬萬不可??!沒有陛下御筆朱批,私自動用‘隨駕小璽’,是……是誅九族的大罪!”
蘇菱微沒有看她,只是將那方繡著“米”字的帕子,輕輕覆于冰冷的紫檀木案上,仿佛給了她無窮的力量與勇氣。
“我寧可背上這滔天罪名,也絕不能眼睜睜看著他們,在京畿腳下,再死一遍?!?/p>
她提起筆,飽蘸濃墨。
落筆時,手腕沉穩(wěn),筆鋒凌厲,竟是分毫不差地仿出了蕭玦慣用的行楷體例,帶著一股殺伐決斷的帝王之氣。
《減膳賑邊詔》。
暫停六宮月例三成,削減御膳監(jiān)一切葷腥供奉。
征調本宮庫中翡翠纏絲鐲、赤金累珠冠、南海珍珠簾等二十四件珍玩,交由內務府即刻變賣換糧。
敕令北方八州沿途各府縣,常平倉即刻開倉,按戶放米,每石計價三錢,若有不足,由宮中節(jié)流之銀填補!
一字一句,擲地有聲。
寫到末尾落款處,她頓了頓,寫下“奉旨協(xié)理六宮事務惠妃蘇氏”,而后,以朱砂筆在詔書邊緣,親手繪出了一圈浴火鳳凰的紋樣。
那鳳凰引頸向天,目含悲憫,栩栩如生。
鄭嬤嬤看著那道詔書,老淚縱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