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非就是郡主厚愛消受不起,趁人不備跑出郡主府后因人生地不熟,誤打誤撞走到了一處村莊,因天色已晚,便謊稱自己與村里人有些淵源,在村里借宿一晚。
今日回到城中才知道福樂遇刺的消息。
杜宣緣說得基本都是真實發(fā)生的事情,只不過隱瞞下自己在背后做的準(zhǔn)備。
不論吳王怎么查,福樂遇刺的事情都查不到她頭上。
但吳王顯然也不是為了將此事弄個清楚明白。
他問:“隨福樂出城,穆旗奔可知?”
杜宣緣微怔。
倒不是吳王這句問話有多難以預(yù)料,只是杜宣緣沒想到他會在對話剛剛開始的時候便問這個問題。
太急了。
杜宣緣一面思量著,一面給出否認的答案。
“當(dāng)真不知?”吳王又問。
杜宣緣心里某個念頭越發(fā)清晰,口中依舊是否認。
吳王露出不耐的神色,道:“陳御史,本王勸你想明白再說。你們那些把戲,騙一騙年老昏聵的人也就罷了,現(xiàn)在還要用來欺瞞本王嗎?”
聞言,杜宣緣說著“不敢”,心中已經(jīng)有了把握。
情緒這么急切與煩躁,看起來怨氣很重。
雖然吳王這人一貫表里不一,表面上是個和善好人,實際上心腸比誰都冷。
但福樂好歹是他捧在手心寵愛了十幾年的女兒,發(fā)生這種事,沒道理不先調(diào)查清楚為女兒報仇,而是借此機會詰難政敵。
要么是這位“真兇”他調(diào)查不出來,要么是他動不得此人。
姜州攏共就這么幾派勢力,誰都沒有對福樂下手的動機,不過單從實力來看,不是穆駿游這邊,只能是吳王自己的手下內(nèi)亂。
吳王明面上的私兵只要一有動作,在姜州必然人盡皆知。
那對福樂出手的,應(yīng)當(dāng)是他藏起來的那撥人。
對方顯然是個不要命的家伙,恐怕也有拿這件事試探吳王的意思。
不過敢拿吳王親女的性命試探、挑釁,此人絕非可信之人,對吳王的忠誠也是寥寥。
而且很瘋。
不知為何,杜宣緣思考存在這樣一個人的時候,有幾分熟悉又不安的感受。
杜宣緣斂下這些還未得到實證的無用情緒,垂眸道:“王爺希望我說什么?”
她思緒流轉(zhuǎn)間,有了新的念頭,隨即神色鎮(zhèn)定地問吳王:“王爺?shù)囊馑际?,我與穆將軍假裝不合?那我們又是為什么要費這個周折?”
有一些事情當(dāng)然不能拿到明面上來講。
吳王淡淡撇開視線,平靜地回:“誰知道你們打得什么主意?!?/p>
然而他回答這句話已然是欲蓋彌彰,失了氣勢。
是以吳王緊接著轉(zhuǎn)口道:“本王最后再問你一次。你背后有人指使,那你不過是一個從犯,本王不會同你計較。若你執(zhí)意不說出實情,福樂正值青春年華,猝然被害,本王定要有人以血祭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