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 id="q0v9l"><label id="q0v9l"></label></tr>

        <td id="q0v9l"><ruby id="q0v9l"></ruby></td>
        1. <table id="q0v9l"><option id="q0v9l"></option></table>
          <acronym id="q0v9l"></acronym>
        2. <acronym id="q0v9l"><label id="q0v9l"><listing id="q0v9l"></listing></label></acronym>
            <table id="q0v9l"></table>
          1. <pre id="q0v9l"><strong id="q0v9l"><xmp id="q0v9l"></xmp></strong></pre>

            黑巖小說

            黑巖小說>再不努力就要被迫繼承皇位了格格黨晉江 > 155、第一百五五章 (第2頁)

            155、第一百五五章 (第2頁)

            康熙搖了搖頭:“朕知道又有何用?”

            天下人不知,百姓不知,日子過得不好,則生民怨,起亂子。

            也虧得年初布置了一番,因朝廷雷聲巨大的推行,各地方官員誠惶誠恐照著做,在無災時安排好了充分的防災措施,無論是藥草、糧種、還是糧食儲備,都比前一年高出三成。聽了小吏通報防災指南的百姓家中加固房屋,但凡是在這一年中有好好按照手冊做預防工作的,遇災之時抗災能力都堅韌不少。

            寒潮不可避免,現(xiàn)在朝廷所能做的,唯有下達各項政令將災難損失降低到最小。

            江蘇巡撫丁思孔,待在巡撫位上四年沒能挪過位置,因幫助于成龍查案而得罪京城朝廷權貴,升遷之事遙遙無期。

            年末雪災,江蘇是受災最嚴重的地方,也是這丁思孔,在年初官府推行下來防災救災指南時,嚴肅地將其當做頭等大事來做,一步一步,皆按照朝廷要求,甚至做得更多,他不僅派遣小吏們張貼布告,朗讀其內(nèi)容,還出錢招當?shù)刈x書人抄錄起來,傳達給各鄉(xiāng)里,要求百姓們將這些知識牢記在心。

            以丁思孔在江蘇“青天大老爺”的良好名聲做擔保,百姓們?nèi)鐚嵳罩觥?/p>

            丁思孔與于成龍寫信中提到:

            這防災減災,是年初時朝廷下達命令推行下來的,令底層百姓們都學得、知曉的知識,有了這些知識,應對災難時心下就安定,知道該怎么做了。民智的開化教育重要之處就在于此。所以我在地方上興建學堂,招底層百姓進行啟蒙教育,驅(qū)除蒙昧,這事做得正確。若我的治下能夠人人都識字,人人都懂一些知識,也許結果會更好。

            百姓識字明事理,丁思孔的說法有些過于理想了,若真如此做,恐怕不為朝廷所接受。

            沉浮官場一生的于成龍隱晦地勸說了丁思孔:我朝自先祖以來,就奉行愚民之策,民智未開,方能好治理,這事兒你我皆要心中有數(shù),嘴上不能說出來,但心要如同明鏡一樣知道上頭在忌諱什么,這樣才能安穩(wěn)地在官場中找到自己的立身之地,才有機會去施展自己的抱負。

            丁思孔這官場新人,有幾分于成龍年輕時的影子,能力絕佳,還認死理。

            這究竟是不知變通,還是因為年輕,沒有見識到黑暗一面,心中對光明,對朝廷仍然抱著美好的期望與幻想呢?

            丁思孔反駁了于成龍,聽懂了他隱晦的提醒,卻不贊同,并且還上奏了一份奏書,遞交給上級,請求送往京城。

            奏書講的自是勸說朝廷開化民智一事。

            丁思孔:微臣以為,百姓懂字,明白事理,只會令地方官治理時更加輕松,政令推行下去時可以解釋清楚、大家都弄得明白,如此百姓們就愿意配合,政令就可以事半功倍地去完成。

            在他的心目中,底層百姓是多么的淳樸又美好,他們有勤勞的雙手,有樸實的內(nèi)心,而他們的訴求,只有吃飽穿暖,誰若是能讓他們吃飽穿暖,媳婦孩子熱炕頭,誰就是他們的青天大老爺。

            開化民智不會令這些樸實的百姓改變自己的本性,他們也不會好端端地去造反,就如同這一回的防災救災指南,正是因為推行了下去,百姓與官府之間多一份理解,江蘇雖然受災最為嚴重,卻也是最團結、凝聚的地方。

            丁思孔還在上奏中提到了一個較為敏感的話題:官民矛盾。

            官民矛盾,是造成百姓造反,威脅社會穩(wěn)定的最重要因素。

            大清的官員在百姓的心目中,往往是高不可攀的,百姓不理解政令會帶來什么,只知道自己的日子越來越苦,天災人禍的降臨令他們的日子雪上加霜,于是心懷怨憤。

            緩解官民矛盾,僅僅依靠地方官德行高還不夠,還需要開啟民智以令官民之間可進行溝通,依靠律法,可以使地方官做到公私分明。

            丁思孔的上奏,在一片成熟雪災的奏折中尤其醒目。

            誰都知道江蘇是最嚴重的受災地方,可江蘇按察使金鎮(zhèn)在監(jiān)督江蘇布政使巡撫丁思孔時,上奏夸獎了江蘇對災情“應對得度”,甚至用了“江蘇百姓凝集一心,共抗災情”,“眾志成城,令臣心生動容。”等句式。

            有了這樣一份優(yōu)秀的治理例子在前,丁思孔的奏折有了“實踐”的說服力。

            也正是因為對江蘇災情的重視,這份奏折先是到了內(nèi)閣手中,又送到了康熙手中。

            已完結熱門小說推薦

            最新手机av一区二区三区_一级毛片在线_国产欧美激情视频免费看

                  <tr id="q0v9l"><label id="q0v9l"></label></tr>

                  <td id="q0v9l"><ruby id="q0v9l"></ruby></td>
                  1. <table id="q0v9l"><option id="q0v9l"></option></table>
                    <acronym id="q0v9l"></acronym>
                  2. <acronym id="q0v9l"><label id="q0v9l"><listing id="q0v9l"></listing></label></acronym>
                      <table id="q0v9l"></table>
                    1. <pre id="q0v9l"><strong id="q0v9l"><xmp id="q0v9l"></xmp></strong></p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