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說道:“咱知道開海的利大于弊,但此事急不來?!?/p>
“國內(nèi)不安定下來,咱怎么放心開海,等過兩年再說吧?!?/p>
徐達心中開始盤算起來,看這意思,陳景恪下一步的重點應該是海洋了,有必要提前布局啊。
既然談起了開海,陳景恪就準備趁機多說幾句:
“經(jīng)營海洋,船才是根本,沒有適合遠航的大船,一切都是空談?!?/p>
“但造船需要的時間特別長,一艘船從設計到建成,短輒數(shù)月,長輒一兩年?!?/p>
“尤其是設計全新的船型,更是需要經(jīng)年累月的試驗?!?/p>
“朝廷可以從現(xiàn)在就布局造船,免得到時無船可用。”
徐達插話道:“大明能造出容納千人的大船,應該能滿足出海的需求吧?”
陳景恪搖搖頭說道:“行倒是行,但大明造的多是平底船……海上風浪大,只能在近海行駛?!?/p>
“想要去遠海,就要打造專門用于大海的海船?!?/p>
徐達一臉茫然,他對大海確實缺乏了解,對船就更不了解了。
朱元璋若有所思的道:“你之前研究造船,設計了好幾個新船型,都是海船對吧?”
陳景恪說道:“是,那些都是我對海船的一些設想。只是我也不懂造船,不知道是否可行。”
朱元璋當即就拍板道:“行不行試一試就知道了?!?/p>
“把你的設想交給山東、浙江和福建的造船廠,讓他們?nèi)パ芯??!?/p>
大明雖然禁海,卻并未停止造船。
朱元璋在浙江、福建等地,修建有船廠,用以造船備倭。
至于山東的船廠,是為了保護青州的曬鹽場才設立的。
讓這三家船廠負責研究,確實再合適不過。
陳景恪又趁機提出了一些其他建議,比如大量囤積木料,培養(yǎng)船工等等。
“一旦開海,以大明的體量,怕是需要上萬艘海船才行?!?/p>
“朝廷占據(jù)先機,提前做準備……到時候光憑借造船,就能獲取巨額利潤?!?/p>
“如果計劃順利,朝廷甚至可以不花一分錢,就組建一支縱橫四海的水師。”
既然都已經(jīng)確定要開海,朱元璋自然知道該怎么做。
更何況造船確實是一門大生意,就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