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那幾大塞王,將來也統(tǒng)統(tǒng)在海外弄塊地兒給他們封出去。
至于海外之地環(huán)境惡劣……那也是藩王活該受罪,和我們沒關(guān)系。
只要大明內(nèi)部不封藩就行。
這么一考慮,嗨,你別說,事情完美解決了。
對,就這么辦。
什么呂宋,叫楚國
新任禮部尚書言中虛出列道:“陛下,臣以為可效法朝鮮王國舊例,冊封一位親王于此?!?/p>
“親王藩國自然親近大明,可以就近維護(hù)大明威嚴(yán)?!?/p>
“還可以更好的教化當(dāng)?shù)匦U夷,使其明大義懂禮儀。”
這其實就是大家心中所想,可從禮部尚書嘴里說出來,屬實有點違和。
你不應(yīng)該維護(hù)宗藩關(guān)系嗎?怎么支持朝廷吞并藩屬國了?
朱元璋也大為意外,看來這言中虛雖然是儒生,但也沒想象中的迂腐嗎。
不過他也沒有直接表露出心中所想,而是問群臣道:
“諸卿以為此法如何?”
很多大臣附和道:“臣等附議?!?/p>
武將見文官這么積極,也不甘人后,紛紛站出來支持。
于是此事就此通過。
少數(shù)反應(yīng)比較遲鈍的,雖然覺得這么做不好。
可見大家都同意了,也沒敢站出來反對。
接下來就是討論將哪個親王封過去。
一開始還很正常,上一次封的是皇八子,皇九子早夭,這一次應(yīng)該封皇十子魯王。
群臣就開始吹捧魯王,謙恭下士,博學(xué)多識,琴棋書畫無不精通。
這倒也不是尬吹,至少目前為止,魯王的表現(xiàn)完全對得起這么贊美。
朱元璋也非常欣賞這個兒子,聽到眾人如此夸贊心中非常開心。
將魯王朱檀封過去,其實也是他的想法。
本以為事情就這么過去了,哪知道偏有人唱反調(di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