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一統(tǒng)之后,也往這里遷徙了大量百姓開墾……”
“但直到此時,河套和晉陜之地,還被草原和森林覆蓋?!?/p>
“黃河里的泥沙遠不如今日這般多……”
“唐朝承平百余年,人口激增……新增人口就需要更多的土地養(yǎng)活?!?/p>
“于是,河套的草原、晉陜的森林,全部被改造成了農(nóng)田……”
“農(nóng)田保持水土的能力,自然不如草原和森林……”
“而且農(nóng)田還要輪耕,在輪休的那一年,和荒地無疑,又進一步加劇了荒漠化……”
“如此,經(jīng)過兩百年的開荒耕種,河套和晉陜之地徹底荒漠化……”
“之后黃河就徹底失控了,每隔年就要進行一次大的治理?!?/p>
朱雄英下意識的問出了一個問題:
“那在這里種樹種草,是不是就能解決水土流失問題?”
陳景恪點點頭,又搖頭道:“對,但很難。”
朱雄英不解的道:“為什么?”
陳景恪搖搖頭,說道:“這個咱們稍后再說,先說說黃河當前的問題?!?/p>
“工部的治黃疏你也看了,有何想法?”
朱雄英撓了撓頭,道:“我現(xiàn)在滿腦子都是種樹,沒有別的想法?!?/p>
“哈哈……”陳景恪忍不住笑了起來:
“就算我們要在那里種樹種草,也是長遠計劃,解決不了燃眉之急啊。”
“黃河隨時都能泛濫,必須要想辦法將它控制住才行?!?/p>
朱雄英不好意思的道:“我……我覺得他們的方法挺好的啊?!?/p>
“一邊通過此法緩解黃河水患,一邊在上游種樹,不就能解決問題了嗎?!?/p>
這孩子,是離不開種樹了。
希望以后大明不要多一個種樹天子。
“黃河奪淮入海的后果很嚴重,工部的法子就是飲鴆止渴,遺禍無窮?!?/p>
朱雄英虛心的道:“請景恪解惑?!?/p>
陳景恪指著地圖,說道:“淮水能成為四瀆之一,是因為它擁有獨立的源頭和支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