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恪指著地圖,說道:“淮水能成為四瀆之一,是因為它擁有獨立的源頭和支脈……”
“也就是說,它是一條獨立的水系?!?/p>
四瀆就是黃河、長江、淮水、濟水。
擁有獨立源頭,獨立水系,最終匯入大海,謂之瀆。
“黃河的水量比淮水要大的多,淮水河道不足以承載如此大的水量?!?/p>
“這也是黃河奪淮入海后,水患頻發(fā)的一個主要原因?!?/p>
“多余的黃河水,會涌入淮水支流,巨量的泥沙在支流淤積?!?/p>
“用不了多久,淮水的支流會徹底消失……”
“這也意味著,存在了不知道多少年的淮水,將徹底消失?!?/p>
“就算將來黃河回歸故道,淮水也回不來了?!?/p>
朱雄英還不能意識到,淮水消失意味著什么,但潛意識里卻知道,這不是什么好事。
陳景恪繼續(xù)說道:“淮水的事情先不提,只說眼前。”
“等到這些支流被泥沙淤平,全靠狹窄的淮河水道,如何容納如此巨量的黃河水?”
“所以,工部利用淮水支脈,分流黃河水的策略,就是飲鴆止渴?!?/p>
“用不了十年……或許只要五年,黃河下游將徹底失控?!?/p>
這不是陳景恪胡謅,而是歷史上真實發(fā)生過的。
一開始利用淮水支脈分流黃河水,效果很好。
然后沒幾年這些支脈全部被淤平,治理黃河就只剩下最后一條路,加高河堤。
不停的加高,一直加到?jīng)Q堤改道。
還好,后來有人發(fā)明了束水攻沙,緩解了這個問題。
強行支撐到清朝晚期,黃河徹底失控,重回故道。
黃河是回歸故道了,但淮水水系遭到徹底破壞,大部分河流都被堵塞。
小雨澇,大雨淹。
整個淮水中下游,徹底成了洪澇區(qū)域。
直到二十一世紀初,人工整理水系,才解決這個問題。
可以這么說,黃河奪淮入海就是一場徹徹底底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