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想說,寧十四的死,或許的確有父皇的算計,朕為人子,父債子償,愣說的話,的確也有脫不開的干系,但傅郎將切不可被賊子挑撥離間,毀了大隋。”
陳符荼的這番話,確實是非常的真誠了。
傅南竹也是不由得心頭一顫。
在他看來,這絕對是掏心窩子的話,而且相比起陳重錦,陳符荼的為人處世確實更得人心,能偽裝紈绔子弟那么多年不被人懷疑,陳重錦的演技可見一斑。
所以在此基礎(chǔ)上,陳符荼的真心實意難免更讓傅南竹愿意相信。
他當即跪地,抱拳說道:“是末將因為寧十四的死,確實有些亂了方寸,輕信了陳重錦的話,罪該萬死,但請陛下再給末將一個將功贖罪的機會?!?/p>
陳符荼伸手扶起他,說道:“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傅郎將只是重情,才被賊子挑撥了情緒,朕還是那句話,為了讓你能徹底安心,大可來讀取朕的記憶?!?/p>
雖然記憶能被纂改或者隱藏,但傅南竹的修為擺在這里,除了大物動手腳,他自能辨別陳符荼的記憶有沒有問題,哪怕解決不了,亦能瞧得出來。
而當下的神都,顯然沒有大物能幫著陳符荼在記憶的方面動手腳。
所以真相何如,一看便知。
傅南竹的確想讓自己更安心,所以就誠惶誠恐的讀取了陳符荼的記憶。
但他自然也只敢讀取寧十四身死當天前后的記憶。
事實證明了陳符荼的話不假。
那么詔書的問題自然也該是真的。
甚至就算詔書的問題不是那么回事,在明確被陳重錦騙了的傅南竹,也會全心全意的支持陳符荼,要說父債子償,陳重錦又怎能撇開?
秉著將功贖罪的念頭,甚至把寧十四的死也放在陳重錦身上的傅南竹,戰(zhàn)意就在此刻催發(fā)到了極致。
他們君臣兩個人很快就制定了在神都外殲滅敵軍的計劃。
五萬的龍騎兵在神都外四十里拉起了防線。
此地是個山谷,是神都外防守的有利地形,神都的周圍是銅墻鐵壁,除了官路,再沒有能通行的地方。
所以只要陳重錦的大軍到了這里,再把后路堵死,他們除了往神都去,就沒有絲毫的退路,但神都有大陣,他們攻不破,就只能死。
陳符荼為了避免神都里出問題,曾經(jīng)是陳重錦麾下的人要么殺要么抓,杜絕了所有的風險,只待陳重錦殺到。
想要直接在山谷里埋伏,其實有點難。
畢竟目前的神都,人手有些不足。
五萬的龍騎兵是很難埋伏數(shù)十萬大軍的沖殺。
要么陳重錦不敢往前來,或者退兵,否則他們只要過了山谷,就再也回不去。
而思慮許多的陳符荼,最終還是選擇此時去見了陸秀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