嬸子調(diào)頭走了。
扶蘇在后頭揚聲追問:
“不會是被戳穿了說人小話,沒臉繼續(xù)待下去了吧?”
嬸子走得更快了。
扶胥無奈地看著弟弟:
“你這么說她,她下回更要罵你了?!?/p>
扶蘇輕哼一聲:
“他們就是管得多?!?/p>
村里倒也不是只有大娘大嬸愛嘴他,其實男的也八卦。
只不過男的會裝成悶葫蘆,表面一副慈愛長輩的模樣,讓媳婦去沖鋒陷陣,自己在背后撈好處。
要是鬧得難看了,再站出來打圓場,替自家媳婦道個歉。然后村里人都夸這家人雖然婆娘愛惹事,好在當家人腦子清醒講道理。
罵名女人擔了,好名聲是自己的。讓家里的女人給自己當對照組,雞賊得很呢。
實際上關起門來,心里和媳婦想的是一樣的,只是不說。偶爾說兩句附和媳婦,引得媳婦越發(fā)有談興,不斷地叭叭叭。
出了門就變成講道理的好長輩了。
農(nóng)村里好多這種情況。
這種還算好的,還有更雞賊的。
私底下媳婦和自己叭叭叭的時候他聽著,一言不發(fā)。等叭的內(nèi)容過分了,才會訓斥兩句,讓她這樣的話以后不許再說。
真要管,說第一句的時候就管了,哪里會拖到后頭呢?
無獨有偶。
村里新來的兩個女知青也是這么想的。
她們笑容勉強地聽著嬸娘們跟查戶口似的問這問那,敷衍地回應了幾句,沒說得特別詳細。
嬸娘有些不高興,覺得她們藏著掖著。
這時,一直沉默聽著的老大爺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