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蘇通讀過了從華國那邊拿到的史書記載,他發(fā)現(xiàn)漢朝之所以能一直保持強盛的軍事實力,很大原因是匈奴一直虎視眈眈。
哪怕到漢末,看似胡人都被打服了。但實際上一有機會還是會跳反,一直在給漢朝制造壓力。
到了唐朝就不同了,民族大融合確實風光無限。四夷無法給李隆基造成太大的壓力后,這個人墮落得比誰都快。
漢朝四百年沒出過這么敢高枕無憂的皇帝,唐朝分明在李隆基登基之前還飽受反叛的戎狄騷擾,李隆基就敢放松警惕。
雖說軍隊上頭沒有懈怠練兵,可光軍隊不懈怠沒用,統(tǒng)治者懈怠了比軍隊懈怠了還要災難。
說一個反常識的事情。
宋朝的軍備開支吊打歷朝歷代,宋朝最出名的三冗問題里有個冗兵。
他們每年拿著大量錢財去養(yǎng)軍隊,軍隊人數(shù)非常夸張。但是有什么用呢?大部分軍隊作戰(zhàn)實力很差,就是吃空餉的。
好不容易出現(xiàn)一些作戰(zhàn)強的隊伍,又遇到皇帝和高官拉跨。有時候是皇帝想打官員拖后腿,有時候是皇帝和官員一起拖后腿。
扶蘇冷冷地審視著下方眾人:
“諸卿想來也不愿意重蹈兩宋覆轍吧?”
他們大秦很大概率不會削減軍隊開支,但是就怕官員腦子拎不清,時間長了拿養(yǎng)豬的法子養(yǎng)兵。
群臣被罵得不敢抬頭。
雖然他們還什么都沒干,但是太子殿下罵得對。畢竟太子身邊還有個更嚇人的陛下,陛下盯著他們呢,他們不敢反駁。
唉,日子真難過,陛下什么時候能恢復溫柔本性?
結束和華國的合作后,大秦進入了一段平穩(wěn)發(fā)展期。自家人才的培養(yǎng)在慢慢進行,往外蠶食的步伐也在逐步推進。
扶蘇把絕大多數(shù)的許愿機會都用到了復活先王和將軍身上,接下來的幾年里陸陸續(xù)續(xù)又召喚出了一些人。
外界不是一個強國都沒有的,至少像歐洲的羅馬共和國、馬其頓王國、中東地區(qū)的塞琉古王朝、印度的孔雀王朝、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北非的迦太基這些都還存在著。
除此之外,還有雅利安人的游牧部落占領了亞洲中西部地區(qū)。作為最古老的游牧民族之一,他們戰(zhàn)斗力強悍,并不好對付。
秦國能用的士兵還是太少了。
不過,大秦可以整合現(xiàn)成的戎狄。
外界的游牧民族固然厲害,華夏本土的也不賴。只要能確保掌控住這幾支利刃,配合大秦自己的精兵強將,占領那些地區(qū)也只是時間的問題。
橋松翻著異界的史書:
“蒙古能打到地中海,大秦自然也不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