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來自應(yīng)天府的兵仗局、軍器局的。
但更多的,還是來自各大衛(wèi)所,明初剛剛從亂世之中走出來,武布天下,不管是來自哪里的,都絕不是孬種,往那一站就是兵。
這人有感而發(fā)的一句話,卻是戳到許多人心里去了,一說打元蠻子,一個個都來勁兒了,連臉上的沮喪都消退下去不少,紛紛抬起頭來應(yīng)和起來:
“那是!老子就是大寧那邊衛(wèi)所上來的!那些不肯死心的元蠻子一往南下來,首當(dāng)其沖就是大寧啊!不過咱可是一點不帶怕的!”
“打頭陣!把碗口銃往前面一推,塞上火藥、石彈、鐵彈,就是砸!把那些賊心不死,喜歡來我大明邊境打草谷(以牧馬為名,四出劫掠,充為軍餉,俗稱打草谷)的元蠻子砸死,把他們的馬也砸死!”
“他們?nèi)硕嗔藬[大陣也不怕!”
“砸的就是他們的人馬騎兵大陣!”
“不是咱吹!咱可是老手了!抱那火銃、碗口銃,那都跟抱兒子似的,旁人怕炸膛咱不怕!能一銃砸死一大片元蠻子,沒炸算賺,炸了也不虧。”
一名約莫三十好幾不到四十的精壯男子拍著胸脯吹噓道,滿臉都是驕傲自豪的樣子,好不得意。
若是注意到他那拍著胸脯的手。
還能看到手背上有一片灼燒留下疤痕。
大明建朝至今才二十六年,對于大部分人來說,在元朝統(tǒng)治之下當(dāng)最下等人的日子,都好似還在昨天一般,不怕死的狠人自然也多。
而在這種火器完全不成熟時期敢敢當(dāng)火銃兵的人,都是不缺血性的。
況且這群人還是宋忠特意精挑細選出來的。說起干仗,吹起自己的功勞來,那他們可就不困了。
“呵!搞得跟俺會怕一樣!”
“俺們山西的衛(wèi)所雖然不像你們大寧那邊離得近,可一旦有戰(zhàn),那也都是得趕著去干的!你會用碗口銃,俺也會!俺也砸死過元蠻子!”
“呵呵,這算什么?老夫當(dāng)年拿的碗口銃,是用來攻城、砸城墻用的!”
“陳友諒在鄱陽湖上的戰(zhàn)船,有一艘是老子砸沉的!那口銃還是從元蠻子手里繳的,比如今用的銃還要粗糙,前頭用了多少次咱不知道,會不會炸膛咱也不知道,爛命一條就是干!反正到了最后,咱的銃沒炸,陳友諒那邊的船,沉了,嘿嘿嘿!”
“俺不是用碗口銃的,俺是用火銃的,不過,以俺的經(jīng)驗,十銃里面至少能成功打出來七八銃!有好幾次,咱的銃指的哪兒,哪兒就死人!”
“……”
軍中之人脾性爽直,自然都不是那種鉆牛角尖,一直沉溺于沮喪之中的人。
尤其如今說起了他們最熟悉、最得意的領(lǐng)域和事情,更是一下子把之前的憋悶和不快都先往腦后一拋,爭先恐后地顯擺著自己的功績和成就來。
原本沉悶寂然的氣氛自然而然被打破。
現(xiàn)場再次變得熱烈起來,到處都唾沫橫飛,侃侃而談了起來……
除開那些來自京城兵仗局、軍器局那些浸淫于制造但并沒有實際上戰(zhàn)場經(jīng)驗的人之外,其他人臉上都是笑咧咧,滿臉自豪和驕傲的。
而置身于這樣熱烈的場景之中……
大部分人或許沒有意識到,但終究還是有小部分人意識到了問題——這里,這處空地上,三個錦衣衛(wèi)百戶所的所有人,竟然都有使用火銃、碗口銃……等一類火器的經(jīng)驗和經(jīng)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