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或許沒有意識到,但終究還是有小部分人意識到了問題——這里,這處空地上,三個錦衣衛(wèi)百戶所的所有人,竟然都有使用火銃、碗口銃……等一類火器的經(jīng)驗和經(jīng)歷?。?/p>
站在人群邊緣。
一名身上并無士兵的痞氣和匪氣,相比于旁邊那些體型壯碩粗獷的漢子來說,更顯瘦削許多的中年男子嘴唇緊閉,并未融入其中,而是露出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目光在其他人身上逡巡著。
沉吟了片刻。
他的目光一定,落在了距離自己不遠處,另外一個長相清秀的年輕男子身上,對方同樣沒有和大部分人一樣,吹噓著自己的經(jīng)歷和戰(zhàn)績。
而是安靜地在觀察著什么。
中年男子緩緩走了過去,微微點頭致意,搭話道:“敢問,是京師直隸衛(wèi)所?還是下面哪個布政使司衛(wèi)所上來的?”
過去半年。
在宋忠的安排下,這三個百戶所的人員并不是全部都聚集在一起的,而是被分開來,負責各自的巡邏、看守……等一些簡單工作。
像今天這樣聚集在一起。
還算是頭一回。
年輕男子沉吟片刻,目光似有深意地看了對方一眼,不知是不是也想到了什么,言簡意賅地道出了自己的出身與姓名乃至從前的職位:“兵仗局,林以山,在局中負責火銃制造?!?/p>
說完,也朝中年男子投去一個詢問的目光。
聽到兵仗局的林以山說出自己的出身,中年男子瞳孔一縮,心中暗道:「兵仗局,火銃制造,果然,無論出身于哪里,都必然與火銃、碗口銃……一類的火器關聯(lián)甚密!」
頓了頓,他雙眼微瞇,同樣和對方一般自我介紹道:“軍器局,馮旭,在碗口銃的銃身上增加數(shù)道固箍,以減少炸膛風險,是我提出來的?!?/p>
(明早期的火炮和元代末期的火炮,形制大體相同,形狀很簡單,隨著時間的推移,才慢慢進行改良和進步,譬如管壁加厚,在銃身增加固箍……等等。)
約莫也是心里的想法得到了證實。
林以山下眼瞼微微一顫,頓了頓,才緩緩開口道:“你也注意到了?!?/p>
馮旭深吸了一口氣,目光先是在在場諸多各大衛(wèi)所提拔上來的火銃兵們身上逡巡了一圈,隨后饒有興趣地轉頭也遠遠看了煉丹司的方向一眼。
點了點頭道:“嗯,之前不知道,&bp;只是心里覺得納悶,錦衣衛(wèi)何時從火器局招人了?不過在錦衣衛(wèi)衙門,也不敢亂說什么,今天他們吵鬧起來,這才知曉。”
林以山面上也噙起一抹笑意。
挑了挑眉道:“看來事情并不那么簡單,我們這三個百戶所,不是用來巡邏的、也不是看門的,更不可能和他們猜測的那樣,是來做苦力的?!?/p>
“或許陛下背后那個人……呵呵?!钡竭@個份兒上,聰明人顯然已經(jīng)能看出來不少端倪和動靜了。
他們這些人。
是最知道火銃、碗口銃這些熱武器威力的一批人。
當今圣上如此大費周章,以招攬錦衣衛(wèi)的名義把他們這群人搜羅過來……必然帶著什么目的。
而但凡對如今朝廷上的政局情況有一定了解的人,或多或少都能看到朱允熥和淮西勛貴之間一些微妙的意味,只是看不透徹、也看不清方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