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萬事只在開頭難,有了開頭萬事就不難。利用兩把本命飛劍的神通相互疊加,通過九個分身的眼見、耳聞和想象,去復刻,臨帖和摹拓,將所有人的容貌眉眼,穿著,氣態(tài)神色,聲音語調(diào),開口言語的字詞句,一一記錄在冊,天象地理,人間山河,花草樹木,各色建筑,美食佳肴,死物活物,儒釋道諸子百家學問……再加上心湖內(nèi)那座高樓的藏書,以及桐葉洲鎮(zhèn)妖樓的那些梧桐葉,每一張梧桐葉,就是一座幻象天地。青同那是使用不當,空有境界罷了,可是只要落入陳平安之手……數(shù)以百萬計的飛劍,符箓,以極其細微,擴充極其廣袤,搭建極高遠極厚實,成就虛與實,真與假。陳平安就可以在一條光陰長河之內(nèi),打造出一座小千世界!只要被陳平安成功造就出
山中一幅畫
陳平安留下于玄,單獨離開山巔,去竹樓換了一身日常山居裝束,重新穿上棉袍和布鞋。青青蒼蒼。
謝狗坐在崖畔桌邊,說不辱使命,把話給那個柳騷包帶到了。陳平安笑著點頭致意,讓她再跟郭竹酒說一起吃晚飯。
以往只要郭竹酒留在山中吃飯,陳平安都會親自下廚,炒幾個拿手小菜,不說跟朱斂的廚藝比,說句很下飯,不昧心。
于玄頗為無奈,方才陳道友那句“資質不夠,想法來湊”的自我評價,讓老真人再次無言。道友怎的又罵人,老秀才你得管管。
桃符一山五宗門,浩然獨一份的,于玄想起自家有幾棵仙苗,資質相當不俗,登山修行勢如破竹,就是一個個的心氣太高了,記得其中一個年輕金丹劍修,授箓譜牒在經(jīng)緯觀道門劍仙一脈,瞧見自己這個祖師爺都鼻孔朝天的德行,還要當面埋怨開山祖師不是劍仙,美中不足了……是不是讓他們來落魄山這邊歷練歷練?你們不是都自恃聰明絕頂、破境如吃喝平常嗎,就就讓你們來見一見金丹碎了又碎才元嬰、閉關三次才重返玉璞的陳平安!就不知道陳道友有無這份閑心了,愿不愿意調(diào)教一番?估計懸。
難不成真要開銷個五百顆金精銅錢,以天價買下那“道觀”或是“觀道”二字,再來開口與陳道友討要“添頭”一事?
亂山高下出處州。
休怪此鄉(xiāng)風最古,此地原是天下脊。
身材矮小的老真人,身穿一件紫色道袍,掐指算卦,凝神定睛望向小鎮(zhèn)東門那邊,于玄依稀可見,有道士騎牛入關,紫氣東來。
不敢多看那份舊時光景,于玄站在欄桿上,咦了一聲,驀然瞪大眼睛,只瞧見天地間有一股紫氣道意,分作兩線,浩浩蕩蕩如洶涌江水,倏忽間撞入自己兩只袖袍中,如水得魚,于玄竟是攔都攔不住,抖了抖袖子,好家伙,本該虛無縹緲無分量的道氣而已,竟是沉甸甸的,讓已經(jīng)十四境的老真人都要稍稍彎腰,若是身在天外星河道場,貧道于玄,必然不用彎這個腰!
于玄收起心緒,抖了抖袖子,稽首禮天外,與道祖謝過。
劉十六和白也宅子相鄰,方便串門,鄭又乾終于見著了那位人間最得意,桐葉洲出身的小精怪,還壯起膽子跟那人聊了幾句。
看來是自己冤枉先生了,原來先生沒有吹牛不打草稿,當真認識白也啊。
鄭又乾倒是沒有如何懼怕白也,畢竟白也要殺也只殺蠻荒王座大妖。
當隱官的小師叔不一樣啊,遇見妖族,那叫來一個殺一個來兩個殺一雙來三個全殺光的亂殺啊,都不帶眨眼的。
當然了,除了是在劍氣長城殺妖如麻的末代隱官,更是自家文脈的小師叔嘛,去年在山道上初次相逢,小師叔是在自己這邊,脾氣好的很,跟自己閑聊,小師叔都不大聲說話。
因為大哥白登被大驪朝廷欽定補缺鐵符江的江水正神,暫時就只差走完那條成神之路和封正典禮了,白登是龍子龍孫,天生體魄堅韌,又是玉璞境劍仙,不是太過懼怕那種形銷骨立的煎熬,又在落魄山的眼皮子底下,想必不會有任何意外,于是改名為曾錯的鬼物銀鹿,身為二哥,就和當三弟的流霞洲青宮山高耕私下合計了一下,他們倆除了要幫大哥護關一場,再參加朝廷封正典禮,好歹要給自家大哥撐個場面,此外北岳披云山那邊有文廟賜予神號,更是一場聲勢浩大的慶典,都想要見識見識名動天下的夜游宴,但是他們與魏山君都不熟,終歸是要落魄山幫忙與山君府討要三個席位了,只是銀鹿哪敢假裝自己與陳隱官關系好,一個不小心就要挨板磚的,所以還得是高耕這個落魄山客人去跟年輕隱官厚臉說事了,高耕雖然年紀最小,是三弟,卻有擔當,說刀山火海也去得,說便說,找那陳山主,魏山君的三份請?zhí)眩麄兏缲碛植皇遣唤o賀禮,寶瓶洲北岳夜游宴嘛,規(guī)矩都懂!
故而得知陳山主與一位紫衣老道散步去山頂,高耕便故作輕松,在大哥二哥的勉勵視線中,大步流星離開宅子,只是出了門,便換了面容,苦著臉,慷慨赴死一般。高耕不敢打攪陳山主跟山上朋友的閑聊,便在山路與神道交界處,徘徊不前,在原地耐心等著陳平安獨自下山來,才快步上前,硬著頭皮言說請?zhí)皇?,陳平安聞言毫不為難,當場笑言一句,這等小事,高仙師只需與陳靈均喝酒的時候閑聊一句,再讓他知會自己一聲就可以了,做客山中,再有類似事情,就別這么興師動眾了,太見外。
高耕喜出望外,不曾想自己在陳山主這邊,面子這般大!
陳山主甚至親自將高耕送到了府邸門口,一路閑聊,言語無忌都很隨意,高耕站在原地,等到告辭離去的山主身形漸漸遠去,這才轉身,與兩位兄弟報喜去了。要知道師尊荊蒿在山中逗留那么久,這位功高蓋世的年輕隱官,可是一起喝頓酒的面子都沒給!
寧吉是,當年跟隨種夫子一起游歷劍氣長城,刻刀是先生送的,曹晴朗在刻一方葫蘆狀藏書印,印文“猶如新書”,想要作為今年的生日禮物,送給自家先生。
屋內(nèi)懸掛一塊文房匾額,是先生先寫在紙上,再由朱先生“摹拓”刻字在木,“愿聞吾過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