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趙歌見了高晴等人,猜想他們先前也在探索遮行界的究竟,嘗試尋找返回碧游天的路徑。
想來高晴一行人也循著靈氣循環(huán),發(fā)現(xiàn)問題,然后一路找來五行山這邊。
但顯然,他們比燕趙歌更早遇見另一波佛門武者。
就見一群僧人,盡皆寶相莊嚴,佛光罩身,流露出清凈真意。
這些佛門武者下手也不如何狠辣,但是堅定而又強硬,個個金剛怒目。
燕趙歌簡單掃了一眼,便知道眼下的佛門武者,和大破滅前很相似。
佛門武學同道門武學對于層次境界的劃分有所不同,昔年超脫前的現(xiàn)在佛祖,為人們在太清道德天尊開辟的武學道路基礎(chǔ)上,走出另外一條道路。
但雙方橫向作對比,仍然有互通之處。
這么多年以來,道門武者也習慣拿自家層次境界劃分,來衡量佛門武者。
只是現(xiàn)如今,同西游傳說時代,現(xiàn)在佛祖釋迦牟尼尊者坐中央婆娑世界的時候相比,已經(jīng)有了很大分別。
其中得失,唯有等待時間來檢驗。
眼下,佛門武者修練的根基乃是體內(nèi)佛光。
這佛光幫助他們提升境界,增長力量,較之道門弟子容易太多。
不需多么高的天資,多么強的悟性,只要一顆虔誠向佛之心,一股堅毅果決的信念,修為實力便可以突飛猛進。
門檻低,見效快。
但是,同境界下的修為實力,平均水平低于道門武者。
因為他們對當前境界下應(yīng)有的對武學的領(lǐng)悟,和對天地道理的參研,不夠透徹。
頗有些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意味。
不過,雖然佛門武者同境界下實力平均水平弱于道門,但一個問題無法忽視。
佛門武者,更容易突破至更高境界。
因此帶來的一個衍生問題是,同境界下,佛門武者往往具有人數(shù)上的優(yōu)勢。
眼前情況便是如此。
明明高晴等上清嫡傳弟子,修為實力超卓,但此刻卻被數(shù)量遠多于他們的佛門強者圍攻。
其中更有不止一個兩個,相當于道門見神層次武圣的強者。
燕趙歌也面對同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