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座臨水而建的二層小樓,白墻黛瓦,掩映在翠竹之中,清幽至極。
叩響門環(huán),一名小童出來應門。
林臻上前,溫言道:“小哥叨擾,我家夫人乃京師琴友,游歷至此,聽聞蘇老先生藏有《瀟湘水云》孤譜,心生向往,特冒昧前來,盼能請教一二,不知先生可否撥冗一見?”言辭懇切,毫無架子。
小童見慕容嫣雖面覆輕紗(為免驚動),但身姿儀態(tài)、所著服飾皆非凡品,尤其是身后那幅長長的、繡著煙雨山水的拖尾,更是他從未見過的清雅華貴,心知來人必定不普通,便道:“請稍候,容我稟報先生?!?/p>
片刻后,小童回來,語氣恭敬了許多:“先生請夫人入內(nèi)一敘。”
步入聽雨閣,只見院內(nèi)曲徑通幽,雨打芭蕉,聲聲入耳。
堂屋之內(nèi),一位清癯矍鑠、須發(fā)皆白的老者正坐在一張古琴前,想必便是蘇墨染先生。
他見慕容嫣進來,目光在她身上那件繡著青鸞煙雨、拖著兩丈長江南山水圖卷的禮服上停留片刻,眼中閃過一絲驚異與欣賞,卻并未因這華服而有所卑亢,只是微微頷首:“夫人請坐。聽聞夫人為《瀟湘水云》而來?”
慕容嫣斂衽一禮,姿態(tài)優(yōu)雅:“冒昧打擾先生清靜。小女子確為尋此天籟之音而來,若能得聞先生雅奏,或借譜一觀,便是三生有幸?!?/p>
她聲音清越,言辭得體,毫無居高臨下之態(tài)。
蘇老先生撫須道:“《瀟湘水云》乃老夫心愛之物,等閑不示外人。夫人既深諳琴道,不妨先奏一曲,若果然是知音,老夫自當奉上。”
這便是考較了。
慕容嫣微微一笑:“敢不從命?!?/p>
她示意林臻將琴案安置好,親自解開錦囊,取出那具造型古樸、桐木溫潤的焦尾琴。
她端坐于琴前,那長長的煙雨拖尾便自然鋪陳在她身后地面,與這清雅的環(huán)境奇異地融合。她凝神靜氣,指尖輕撥。
“叮咚……”琴音乍起,便如清泉落澗,空靈澄澈。
她奏的是一曲《高山流水》,琴聲時而巍峨高古,時而潺湲流轉(zhuǎn),意境高遠,技藝更是爐火純青,將曲中尋覓知音的真意表達得淋漓盡致。
蘇老先生起初只是靜靜聆聽,漸漸地面色變得凝重,眼中欣賞之色愈濃。
待到一曲終了,余音繞梁,他竟撫掌贊嘆:“好!好指法!好意境!夫人琴藝,已臻化境,聞此一曲,老夫竟有豁然開朗之感!這《瀟湘水云》,合該為夫人奏響!”
老人竟是毫不遲疑,起身親自從內(nèi)室取出一本紙張泛黃、字跡古樸的琴譜,珍重地放在慕容嫣面前。
慕容嫣仔細翻閱,眼中光彩連連,顯然沉醉于這孤譜的精妙之中。兩人就琴譜指法、意境演繹探討起來,竟是越談越投機,全然忘了時間。
林臻靜立一旁,為慕容嫣執(zhí)傘擋去偶爾飄入窗欞的雨絲,看著她在琴道世界中神采飛揚的模樣,唇角始終含著溫柔的笑意。
麝月則小心地侍立在門口,看著夫人身后那幅長長的拖尾在交談微動間輕輕拂過光潔的地板,如同流動的水墨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