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景澄怒道:“顧陌!”
顧陌依舊語氣不變,“景澄啊,怎的如此不乖巧了,喊我前輩?!?/p>
隋景澄環(huán)顧四周,抄起那根行山杖,開了門就要打顧陌。
顧陌早已蹦蹦跳跳遠去,在廊道拐角處探出腦袋,嬉皮笑臉道:“哎呦喂,你這會兒的模樣,我一個女子瞧見了都要心動。我覺得吧,那家伙跟你走了一路,肯定沒管住眼睛,只不過他修為高,你道行低,沒發(fā)現(xiàn)而已。唉,就是不知道到底你是虧大發(fā)了,還是……賺大發(fā)嘍?!?/p>
隋景澄氣得就要跑去追她。
顧陌已經(jīng)神清氣爽地返回自己屋子了,心境大好。
隋景澄關(guān)了門,背靠房門,嫣然一笑,坐在桌旁,帶起那盞金冠,手持銅鏡。
之后摘了金冠,收起銅鏡,隋景澄開始仔細翻閱《上上玄玄集》的中冊。
修道之人。
不知晝夜。
剛剛踏足修行之路的練氣士,往往會對光陰流逝的快慢,失去感知。
這天深夜,隋景澄放下最后《上上玄玄集》的最后一冊,轉(zhuǎn)頭望向窗外。
缺月梧桐,驟雨芭蕉,大雁秋風,春草馬蹄,大雪扁舟,青梅竹馬,才子佳人,名將寶刀,美人銅鏡……
世間這么多的天作之合。
那么隋景澄與前輩呢?
————
齊景龍在翻閱一本從符水渡買來的書籍,是關(guān)于各洲各國御制瓷器的雜項書籍,是那個北俱蘆洲最會做生意的瓊林宗版刻刊印。
他突然皺了皺眉頭。
合上書籍。
閉上眼睛。
在龍頭渡翠鳥客棧,陳平安與自己聊了許多,大多一筆帶過,不露痕跡。
有打醮山那艘墜毀的跨洲渡船,關(guān)于北俱蘆洲東南一帶的蚍蜉,還有他家鄉(xiāng)驪珠洞天的本命瓷一事。
這些話題,夾雜在更多的話題當中,不顯眼,陳平安也確實沒有刻意想要追求什么答案,更多是朋友之間無話不可說的閑談。
但是齊景龍不笨。
這其中是藏著一條線的,可能陳平安自己都沒有察覺到。
打醮山跨洲渡船,北俱蘆洲十大怪人之一的劍甕先生,生死不知,渡船墜毀于寶瓶洲中部最強大的朱熒王朝,北俱蘆洲震怒,天君謝實南下寶瓶洲,先是重返故國家鄉(xiāng),大驪王朝的驪珠洞天,繼而去往寶瓶洲中部,掣肘七十二書院之一的觀湖書院,先后接受三人挑戰(zhàn),大驪鐵騎南下,形成席卷一洲之勢,在北俱蘆洲大宗門內(nèi)并不算什么機密的驪珠洞天本命瓷一事,陳平安最早稱呼自己稍作改口,將齊先生修改為劉先生,最后再改稱呼,變成齊景龍,而非劉景龍。陳平安如今才練氣士三境,必須借助五行之屬的本命物,重建長生橋。陳平安學問駁雜,卻力求均衡,竭盡全力在修心一事上下苦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