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是比隋右邊只高不低,還是在他陸掌教眼中,朱斂的劍術造詣當?shù)闷稹安坏汀倍?,當時陸沉就不愿細說了。
要知道陸沉曾撰寫有說劍篇,除此之外,在白玉京玉樞城內(nèi),與城主郭解、邵象借了一塊地盤,建造了一處私人書齋,就取名為“觀千劍齋”。
那兩位正副城主,都是白玉京道官中有數(shù)的道門大劍仙。
而朱斂曾經(jīng)也說漏嘴,說自己節(jié),循序漸進,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經(jīng)得起推敲。
立心中志,是感性的,浪漫的,可以高遠無垠。做手邊事,是理性的,須有次第,講求脈絡分明的。
此外,溫煜還說自己打算由書院牽頭,與各國朝廷合作,以官方身份,編撰一部通用的藥書,還要提升諸子百家中醫(yī)家的地位。
他還要將浩然歷史上那些著名的改革,不管成與敗,將當時與后世的評價,不同意見,都編撰成一部類書,供后世讀書人參考。
這就與陳平安的許多觀點不謀而合了。
而且明顯溫煜要比陳平安,想得更加深遠且步驟周密。
大概這就是所謂的一見如故頃刻成知己了。
溫煜除了是一位擔任副山長的儒家正人君子,其實他還是一位貨真價實的劍修。
就像青冥天下的譜牒修士,究其根本,當然皆是道士。
但是不妨礙他們各有修行道路,擁有另外的附加身份,比如玄都觀就是道門劍仙一脈,地肺山華陽宮,也有一脈旁支是劍修。
溫煜之前與去自己書齋做客的好友王宰開玩笑,說自己要是去了劍氣長城,肯定可以進入避暑行宮。
這可不是溫煜故意貶低朋友抬高自己的言語。
這個陳平安悄然來到小鎮(zhèn)主街,幕后掌柜是封姨的那棟酒樓,到了個這個時候,依舊燈火輝煌,人聲嘈雜。
一路走向泥瓶巷,陳平安在巷口停步片刻,然后在巷內(nèi)緩步前行,走到了祖宅隔壁門口,面朝那座好像自打自己記事起就荒廢的宅子,向左手邊巷內(nèi)某地看了眼,陳平安蹲下身,雙手籠袖,好像有個尚且年幼的孩子,在地上打滾,再往右邊瞥了眼,自家祖宅外邊的泥土地面,底下卻埋藏著一只胭脂盒。
就像“道士吳鏑”與陸沉問的那個問題,天下事,紛紛雜雜,到底是人為,還是天定?
若是天定萬事,就是一種不可更改的宿命了??扇舨皇?,那就人生路上難免巧合多,得失在己。
聽陸沉的口氣,好像還是后者居多。
陳平安猶豫了一下,學陸沉先前那般fanqiang而入,背后就是院門,走了幾步,想要推開眼前的屋門,入內(nèi)一探究竟,看看有無線索,只是剛伸出手,就停下,想想還是作罷,單手撐墻再次翻身進入自家宅子,掏出鑰匙打開門后,坐在桌旁,從袖中摸出火折子,點燃一盞油燈。
這個“陳平安”,其實就是他曾經(jīng)自己心目中的讀書人,年少求學讀書,出了學塾后,經(jīng)過一番謀生努力,年長就有了自己的書齋。
大概也是爹娘對陳平安所希冀的那種生活,平平安安,衣食無憂,成家立業(yè)。
有些質樸的道理,爹娘其實是無需與一個孩子反復嘮叨的。與人為善,要有禮貌,在路上見了長輩不能當個小啞巴,要喊人。老老實實做人,本本分分做事……因為父母長輩如何做,孩子在旁邊永遠看得真切。大概這就是真正的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