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新婦不
稻草棚雖簡陋,卻也是新家。
羅三特意教李逸一些儀式,
先拜四角,這是向土地神明打招呼,入屋叫人,入廟拜神。
接著提來一桶水,放在草棚里,山管人丁水管財,這叫風(fēng)生水起。
再把無極觀取來的一捧舊土撒在新屋,謂可治水土不服。
儀式最后一步,就是生火起爐。
羅三交給李逸一段棗木,讓他鉆木取火。
李逸拿著那根棗木挺意外的,本以為羅三窮的連塊打火的燧石都沒有,誰知道并非如此。
這是傳統(tǒng)習(xí)俗。
唐朝清明節(jié)前是寒食節(jié),要把家里舊火熄滅,吃冷食。次日則是清明,這天則要鉆燧改火,重新將火燃起。
而每當(dāng)遷新家,也是要將舊居火種熄滅,然后在新家鉆燧改火。
不同季節(jié)還要鉆不同的木頭取火,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棗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
世家大族,一年要改火五次。
每年清明后時,皇帝還會給大臣賜新火種,以示特別恩寵。
鉆木取火挺難的,
北齊的后妃和宮女曾經(jīng)將硫磺沾在木棒上,借助火石把陰火引發(fā)為陽火。
李逸沒有這種火柴,又不能當(dāng)眾掏出打火機來,只能削尖一根木棒,老實的用手掌搓。
他的手掌都快搓冒煙了,
在羅三的指點下,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最后真的搓冒煙了。
棗木新火在稻草上燃起,
李逸松了口氣,趕緊添稻草加樹枝,等火穩(wěn)定下來,架上瓦罐燒水開始做飯。
兩條鯉魚,一條燉,一條煎。
刮鱗去腮,抽掉魚筋,然后開肚去內(nèi)臟,打上刀,一套動作很是熟練。黑陶罐里水澆開后,放入豬油,加入一把小蔥,把魚放進去燉。
轉(zhuǎn)身把另一條魚收拾好后切成塊,用鹽、蔥先腌一下。
魚燉了差不多二十分鐘便熟了,李逸趁他們不注意,偷偷的往里加了點雞精和細鹽,又加了點醋和白,最后還加了點耗油,撒上把嫩綠的小蔥。
另起一個沙鍋,舀上一勺豬油,把腌好的鯉魚塊小火慢煎。
“哇,好香啊?!?/p>
在外面白楊樹下聊天的石頭、狗剩兄弟鼻子狗靈狗靈的,順著香味就湊到火塘邊,也不怕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