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們的方式,承重也承傳?!彼蟠蠓椒降匦Γ懊恳粔K布,都是媽媽和祖母手里傳下來的故事?!?/p>
我買下一塊有棕櫚葉與大河圖案的布,她認真包好遞給我,語氣像是托付家族的榮光。
我寫下:
“文化從來不是供人展示的符號,而是日復(fù)一日生活的姿態(tài)。真正的堅韌,藏在一塊花布、一句家傳的歌謠里。”
市場的熱鬧在我心里暈開一圈圈溫暖的漣漪。那些在雜亂與塵土中生長的生機,讓比紹的日常閃耀著不動聲色的光芒。
午后,我前往比紹大學(xué)。比起非洲那些名聲顯赫的學(xué)府,這里顯得格外簡陋。幾棟新舊混搭的教學(xué)樓,院落里有孩子在樹蔭下讀書,風(fēng)吹動桌上的作業(yè)紙,陽光在地面斑駁閃爍。
我被一間教室里朗朗的讀書聲吸引。教授熱情地向我介紹學(xué)生,多數(shù)來自偏遠鄉(xiāng)村,靠獎學(xué)金、親人接濟才能留在城里念書。走廊盡頭,墻上貼滿了勵志標語和學(xué)長學(xué)姐留給新生的寄語。
“我們沒有宏偉的校園,但有一顆不愿沉默的心。”教授的話簡樸而堅定。
我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看那些眼神明亮的年輕人,有的在記筆記,有的專注聆聽。桌上有磨破的課本、手工縫制的書包,還有一疊疊寫滿夢想的便簽紙。
我寫下:
“希望不需要輝煌的起點。它生長在愿意思考的腦袋和一顆執(zhí)著溫暖的心里。”
知識像種子一樣,在每個不肯低頭的年輕人心田里悄然發(fā)芽。他們的夢想,或許會比現(xiàn)實更遠,但他們的熱望,足以照亮這個城市最黑暗的夜。
傍晚,河口邊的沙灘被潮水緩緩?fù)虥]。金色余暉灑在水面,波光閃爍,映出比紹這座城市的安靜與堅韌。
我坐在碼頭邊,身旁偶有漁夫經(jīng)過,肩挑魚簍,低聲哼唱家鄉(xiāng)的調(diào)子。天空與大地漸漸融為一色,夜色未至,城市卻已沉入一種獨特的寧靜。沒有夜市的喧嘩,沒有霓虹的浮華,只有潮水周而復(fù)始地拍打岸石,像母親無言的撫慰。
此刻,我感受到一種淡淡的歸屬和溫情。比紹不以盛大奪目,卻以平靜與包容擁抱所有走進她懷抱的人。
我在筆記里鄭重寫下:
“回歸不是終點,而是用溫柔與勇氣和過去和解。迷霧遮不住家園的輪廓,潮聲里,每個名字都在歸來。”
夜色下,我整理行囊,心里充滿了對下一個目的地的期待。新的一頁,我寫道:
第六百八十九章,紅土回響與記憶之城。
我對著遠方低聲說:
“巴法塔,我來了?!?/p>
夜霧未散,歸途正啟。比紹,這座霧岸舊夢之城,在旅人心頭留下了一道揮之不去的溫暖光痕。前方的紅土與回憶,將是我新的交響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