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不說兩家話
忙完一些正事,馬尋肯定要去趟馬秀英那里。入宮后不管怎么樣都得過去看看、說說話,要不然肯定會被埋怨。
馬秀英看到馬尋非常開心,“一大早就聽說你跑去上朝了,倒是真的長進(jìn)了?!?/p>
“外甥們要封王,我得重視。”馬尋說完正事就吐槽,“姐夫最是不讓人好過,看我來上朝,就忙著給我安排差事?!?/p>
對于馬尋的吐槽,馬秀英選擇聽一下就好,她還是希望馬尋多做些事情。真要是順著馬尋的話說下去,這小子又得偷懶了。
看馬秀英不上當(dāng),馬尋就說道,“姐,老五真的封吳王?。俊?/p>
“怎么?”馬秀英笑了起來,“是覺得吳王太重,還是覺得封地不好?”
吳王,這是朱元璋稱帝前的王號。而吳王的封地,理論上來說得是浙江一帶,基本上是杭州。
歷史上的明朝有三個(gè)吳王,。他回去了也好,對他好、對你也好?!?/p>
讓劉伯溫告老還鄉(xiāng),對朱元璋和馬秀英來說肯定是一個(gè)損失,畢竟朱元璋是那種攥住蛤蟆捏出尿的性格。有本事、有能力,就一直為朝廷辦事才好。
不過劉伯溫告老,確實(shí)對馬尋比較有利,起碼不用卷入浙東人的那個(gè)是非窩。
得到馬秀英的保證,馬尋自然喜笑顏開。
看到馬尋笑的燦爛,馬秀英也不好說些什么,她的這個(gè)弟弟太聰明了,總是能輕易從是非中脫身。不只是眼前的是非,還未出現(xiàn)的麻煩,也都想法子避免。
主動上朝的馬尋做了自己的本職工作,完成了任務(wù),也稍微的參與到了意想不到的政事當(dāng)中。
天不亮就跑來上朝,傍晚的時(shí)候才回到家里。對馬尋來說這是新鮮的體驗(yàn),但是對于其他的文武百官來說就是常態(tài)了。
看到馬尋回來,劉姝寧說道,“夫君明日可有安排?”
馬尋仔細(xì)想了想說道,“有事,也沒事,可是有什么事情?”
劉姝寧就說道,“父親那邊讓人傳話了,說是我們?nèi)羰怯虚e暇,可以過去一趟?!?/p>
“那就過去,我后天再去雞鳴山?!瘪R尋也果斷的說道,“估計(jì)是我上朝了,這就有人跑去叨擾老丈人了。”
劉姝寧則有些擔(dān)心了,“可是夫君在朝堂之上說了些什么?”
“政見不合,和人爭辯了幾句?!瘪R尋笑著安撫說道,“談不上什么黨爭之類的,無非就是那些人覺得我不向著他們罷了?!?/p>
劉姝寧松了口氣笑著開口,“那倒是不算什么,想來也是那些人覺得夫君該幫他們于朝堂之上造勢。沒能得逞,這就去叨擾父親了?!?/p>
馬尋認(rèn)真點(diǎn)頭,“我也是這么想的,他們不敢來煩我,就去找老丈人。老丈人就難嘍,那些同僚的關(guān)系難以推卻,又難說服我?!?/p>
聽到馬尋這么說,劉姝寧也笑了起來,她的父親現(xiàn)在就是左右為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