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八日凌晨,皇極殿的大火漸漸熄滅,曾經(jīng)大明皇帝的寢宮,變成一堆冒著青煙的廢墟瓦礫。
司禮監(jiān)太監(jiān)王體乾帶著群小公公,在廢墟中,用龍袍小心翼翼捧出大行皇帝燒剩的骸骨。
平遼侯率百官對大行皇帝骸骨三叩九拜,禮部官員將骸骨暫時安置于慈寧宮,等新皇繼位再下葬帝陵。
乾清宮的大火雖然熄滅,北京城中的腥風血雨才剛剛開始。
許顯純死后,東緝事廠上至鎮(zhèn)撫司指揮使,下到普通番子,凡是參與過泰昌三年刺殺平遼侯,策反文登行動的人,全由三法司連夜會審,宣布為謀逆之罪,家產(chǎn)抄沒,立即處死。
鼓吹“蕩平”勤王軍,誅殺劉招孫的幾位東林黨魁,連夜被三法司過堂審訊。
經(jīng)過刑部尚書王紀公正審判,原內閣首輔葉向高、吏部尚書周嘉謨、山西道御史侯恂等十五人犯挑撥同僚之罪,律斬。
平遼侯念及葉向高開門納降,引導勤王軍誅殺閹逆許顯純,且年事已高,建議免其死刑,允其戴罪立功。
另經(jīng)審訊,吏部尚書周嘉謨,勾結許顯純,對大行皇帝懷恨在心,于崇禎元年五月五日夜,派死士潛入皇宮縱火,罪不容恕,家產(chǎn)抄沒,誅三族。
平遼侯沒有在北京城進行大規(guī)模追贓助餉。
劉招孫不是李自成,開原軍下也不是大順軍,這次入關勤王的目的是為控制天子,擴大平遼侯在全國的影響,不是斬盡殺絕,和整個大明官僚體系為敵。
而且像李闖那樣殺雞取卵,是根本不可取的。
當然,從李自成后來在京師考掠七千萬兩白銀來看,明末京官們的個人財富還是很可觀的。
這塊肥肉不能輕易放棄。
平遼侯給馬士英定下八百萬兩白銀的追贓助餉名額,最多不能超過八百萬兩,想方設法從東林黨人嘴里敲出銀子。
不過劉招孫對幾位手下特別提醒,追贓要以合法形式進行,至少表面上要合法,可以考慮與閹黨合作,而且不能太過,盡量別弄出人命。
就目前局勢而言,開原體系中,還缺乏一批對全國形勢有真知灼見,能幫助平遼侯統(tǒng)籌全局,提出恰當戰(zhàn)略方針的職業(yè)官僚——指望康應乾喬一琦這批人管理一州一郡勉強可以,正要讓他們獨當一面,恐怕力不能及。
而聚集京師的兩千多大小官員,組成了這個時代的文官精英集團,在找到可替換現(xiàn)有官僚體制之前,劉招孫知道自己離不開這些人。
眼下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大行皇帝喪禮須盡快依禮施行,如此方能安定人心,恢復秩序,也才符合自己勤王靖難的人設。
在這個時代,皇家的喪葬婚嫁禮儀是與政治利益密切掛鉤的大事,絕對不容小覷。
從某種意義上,朱由校的葬禮,遠比追贓助餉更為重要。
喪禮處理好的話,將會為接下來自己的擴張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阻力,必須認真對待。
遠的不說,當年嘉靖皇帝為了他爹的尊號問題,和楊廷和楊慎斗了整整三年,最后在左順門前廷仗打死十六名大臣,才得以收場,成為有明一代著名的大禮儀事件。
依照大明禮制,大行皇帝喪禮須由嗣皇帝審定才能施行。
換句話說,現(xiàn)在需要先擁立新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