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一直步行送到德勝門外,再換乘馬匹,騎馬至皇陵。
這一路騎馬也不能閑著,還要在途朝夕哭奠臨。
而且沿途經(jīng)過的地方,四品以下的命婦,還有軍民耆老(世代沿襲的軍戶和匠戶等)都須沿途設祭。
六月一日,一行人哭哭啼啼,走走停停,終于抵達皇陵。
獻殿(見注釋2)上遍布的招魂幡和花圈紙人,聽說還要繼續(xù)行禮,劉招孫當場崩潰。
據(jù)他粗略估計,從紫禁城走到這里,沿途已經(jīng)磕了兩百多個頭,十二歲的朱由檢叩拜次數(shù)約等于平遼侯的三倍。
簡直喪心病狂。
楊鎬在旁邊扯著他賢婿衣袖,勸道:
“賢婿啊,且忍一忍,這次喪禮完畢,你就是天啟皇帝的張居正了?!?/p>
劉招孫嘆了口氣,為了接下來像張居正那樣大刀闊斧進行改革,他只有豁出去了。
接下來是虞禮(古禮的一種,安魂之禮),這個劉招孫最是擅長,可惜他不能親自上臺和那些道士和尚們一起招魂。
虞禮過后,朱由檢叩拜四次,獻帛獻酒,最后讀祝文,讀完之后,接著行禮,然后是亞獻(第二次祭酒)和終獻(第三次祭酒),最后再叩拜四次。
最后的最后,平遼侯簇擁信王返回京城。
返京途中,百官穿縗服在城外迎接,隨行的官員在京城外為信王設置幄次(休息的居所)。
最后,平遼侯率百官排好序列,行五拜三叩首的大禮,神主(去世皇帝的靈位)先走,百官后面跟隨。
達到午門附近,已經(jīng)精神恍惚精疲力竭的朱由檢親自去迎接,將神主請入幾筵殿,行“安神禮”。
信王在信王府衛(wèi)士的攙扶下,勉強叩拜四次,然后獻酒,讀祝文,再叩拜四次,終于昏死過去。
注:
1、不征之國: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二十八年版的《皇明祖訓》宣布將朝鮮、日本等15個海外國家列為“不征之國”,告誡后世子孫不得恣意征討。
2、獻殿:高規(guī)格的祭壇,祭祀時用來擺放供品的地方,也可以作為主祭人、有身份的祭祀?yún)⑴c者的活動場所。
read3();看小說,630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