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他是為了天下生靈,為了乾坤平衡,為了陰陽調(diào)和,為了規(guī)則完整。
所以,什么成仙,什么得道,什么做祖,對于文圣來說,都只是虛名,都是過眼云煙。
既不在意,也不奢求。
如果將成仙的機會,放在修真界任何一人面前,只要答允,就可以白日飛升,立地成仙。
想來,不會有任何人拒絕。
可是,文圣,拒絕。
干脆,沒有絲毫猶豫。
徐明義也見識到了天道的怒火,降下雷劫火雨冰露,試圖抹殺文圣這個違逆天道之人,連同文心書山,這個新的修行體系,都要一同消亡。
可是,文圣依舊沒有屈服。
文圣用畢生修為,化作文心雕龍,隔絕了天道的探查,彌補了天道空缺,為文心書山的修士,提供了最安穩(wěn)的環(huán)境,也為億萬萬生靈,綿延了生存的時間。
這樣的人,這樣的心志,這樣的氣魄,一直都是徐明義的偶像,榜樣。
任誰親身親歷,目睹,見證,文圣的一生,都不可能不欽佩,不景仰,不愧疚。
身為文圣的嫡傳弟子,或者說最得意的弟子,失去肉身,留存意識,寄托在書簡之內(nèi),又算的了什么呢?
徐明義,答應(yīng)了文圣,自此,長達千年之久,他都是保留著意識的形態(tài)。
除卻重大事件,被后人喚醒,大多數(shù)時間,他就是沉睡在書簡之內(nèi),思索人生,思索理想,思索萬事萬物。
千年參悟,他也會無聊,會寂寞,會傷心,會難過,會悲傷。
可是啊,他的師傅還在阻擋著雷劫火雨冰露,千年不息。
自己只不過是些許煩悶,有何不能承載?
抱著這樣的心志,徐明義熬過了一年又一年。
最痛苦的時候,是他坐視著親友的不斷離去。
先是他的妻子,那個始終陪在他身邊,青絲變白發(fā)的女子。直到死,也沒能等到自己回去。
他對得起文圣,對得起文治,對得起百姓,對得起中州,對得起王朝,對得起文心書山的同修。
但是,他對不住那個女子,舍棄了青春,陪他一輩子的女子。
然后,是他的子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