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策論選材中
聽到魯錦提出的三個問題,眾人面面相覷,之前幾天他們剛剛看了魯錦前幾次的考試題目,已經(jīng)知道了這位大帥不重經(jīng)義,只重實用之學(xué),而且出題也頗有水平。
最早一次的何為國,直接為他造反找到了理論依據(jù),這次的策論更加實用,上來就問財政、人心、施政,可謂針針見血,直擊要害。
尤其是像‘要不要繼續(xù)使用紙幣’這種重大國策問題,即便是放在元朝中樞,那也要宰輔重臣集體商議才能討論出結(jié)果的,而且還不一定能干好,沒看見大元現(xiàn)在的財政都已經(jīng)崩潰了嗎。
這樣的問題如果用來考普通的尋常書生,那的確是難了些,可堂下坐的這一幫都是什么人?
汪廣洋,楊憲,光是大明開國的宰相,這里就有兩位,還有好幾個六部尚書,要是連這群人都答不上來,那還做什么宰相尚書,魯錦可是對這些人有很多期待的。
見眾人都沒開口說話,魯錦又說道。
“諸君可以暢所欲言,今日大伙匯聚一堂,不就是為了匡扶天下,救亡圖存嗎,若是說得好了,你們今日所獻(xiàn)之策就能成為國策,說錯了也不要緊,人又不可能全知全能,百般事物能有一二精通已是大才,若有疏漏,說出來大伙也能一起討論,查漏補缺嘛?!?/p>
眾人這才不再矜持,只是讓魯錦沒想到的是,第一個發(fā)言的既不是楊憲,也不是汪廣洋,而是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儒士。
只見一名年約三十歲的儒士起身朝著魯錦作揖行禮,這才道,“在下周禎,字文典,建康江寧縣本地人,愿為大帥試言一二?!?/p>
之所以說他名不見經(jīng)傳,其實只是魯錦不認(rèn)識他,明初的文官他就認(rèn)得那有數(shù)的幾位,但這個周禎其實也不簡單,此人是明朝開國首任刑部尚書,曾參與編寫過大明律!
魯錦擺了擺手,“先生不必多禮,請坐下說。”
“多謝大帥。”周禎這才坐下說道。
“在下以為鈔法不必廢除,但需換新,發(fā)行新鈔以更替元廷廢鈔,同時銅錢也不應(yīng)廢除,而是與新鈔共用。
“所謂萬般結(jié)果皆有成因,交子、寶鈔之類之所以能夠出現(xiàn),并被百姓接受使用,蓋因銅錢稀缺,不夠使用,前宋川峽四路不得已鑄鐵錢以為日用,但鐵錢沉重易腐,商賈多無法運輸,這才出現(xiàn)交子,由富商互相作保,異地支取,宋廷見其便利,這才推而廣之。
“前宋缺錢一為歷朝開采銅礦,銅礦日益稀少,二為支給遼金歲幣,每年近百萬之巨,導(dǎo)致銅錢大量外流,國內(nèi)的銅錢入不敷出,這才不得已使用紙幣。
“而當(dāng)今暴元,自元世祖建國,曾下令禁止使用銅錢,一律只用寶鈔,世祖薨逝后雖解除銅錢禁令,但歷任元主從未增鑄銅錢,再加上富戶貪官將其余銅錢窖藏,導(dǎo)致如今銅錢更加稀缺。
“因此,若貿(mào)然將鈔票廢除,不僅許多百姓家中積蓄將一夜清空,而且市井之間寶鈔廢除后的空缺,又無足夠銅錢用來填補,只怕要出現(xiàn)以物易物之景,民間百姓定然更加困頓。
“故而縱使鈔法有諸多弊病,現(xiàn)在也非用不可,但同時也要大量鑄造新錢,逐步填補空缺,直到將鈔法廢除?!?/p>
魯錦聞言點了點頭,總結(jié)道,“先生的意思是說,紙幣有諸多弊病,需要廢除,但又不能一下子直接廢了,需得先鑄造足量銅錢,供百姓使用,將寶鈔取而代之,然后再將其廢除,是這個意思吧?”
周禎當(dāng)即抱拳道,“正是如此?!?/p>
魯錦頓時反問道,“可要是鑄造的銅錢一直不夠用呢?銅礦是石頭,不可能憑空長出來,先生剛才也說了,中國的銅礦就那么多,歷朝歷代都在開采,日漸枯竭,前宋新鑄銅錢尚不能滿足日用,這才出現(xiàn)交子,那先生覺得我該上哪去找那么多銅礦來鑄錢呢?
“若是銅錢一直不夠用,那這紙幣豈不是一直不能廢除?”
周禎再次解釋道,“在下以為,如今銅礦雖然日益稀少,可我中國地大物博,不可能連鑄造日用銅錢的銅料都沒有,只要朝廷能主動堅持鑄錢,再加上不用外貢歲幣,同時量入為出,節(jié)省銅料,例如頒布法令,不許用銅器陪葬,不許寺廟道觀之流鑄造銅像銅鐘,今后一律改鑄鐵鐘,那我中國的銅料只鑄銅錢,應(yīng)該還是足夠的?!?/p>
好家伙,這把主意都打到寺廟的銅鐘上去了,不知道那些和尚聽了會作何感想。
魯錦聞言點點頭,“這倒也是個辦法,其他先生還有何高見?”
楊憲這時也說道,“在下也以為可以錢鈔并用,但發(fā)行新鈔,一來需得謹(jǐn)防元廷或其他豪強仿造假鈔,二不可濫發(fā)太多,元廷開河變鈔本就激起民憤,若我們也如此,恐怕也會失了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