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下
安慶的地形很是惡心,它西靠大別山,東臨長江,是一條南北走向的沿江狹長地形,最南邊的宿松旁邊還有個面積很大的雷池湖,雷池以北全部被圣武軍占領。
所以元軍想要進攻安慶,只有三條路可走,要么正面進攻,從黃梅出兵打宿松,硬啃過去,但圣武軍有雷池水師在側,雷池面積又很大,如果不看住雷池水師,或者將水師徹底解決掉,那圣武軍隨時可以出其不意的在元軍身后任意一處登陸。
因此想要攻打宿松,就得先解決水師,想解決水師,就得先打那個水寨墩堡,這北上的道路算是被徹底堵死了
那從側翼迂回繞后呢?不好意思,圣武軍也早就做了防范,想從西面的山里繞,太湖縣西面的山谷中也有棱堡,想從東面的長江沿岸登陸,好登陸的港口要地也修了棱堡炮臺,加起來一共有五座,是馮國用親自了半年時間督建的,想要突破這條山水防線,除非元軍能飛過去。
既然不管從哪進攻都要先打墩堡,那明白了現狀,星吉和余闕等人也只得先去看看那向英口中的墩堡究竟有何古怪。
等星吉、余闕、阿思蘭三人帶著各自部將來到這座棱堡前面時,眾人看著這座造型詭異的大型墩堡無不倒吸一口涼氣。
星吉頓時皺眉道,“你管這叫墩堡?光是看這占地數里,內有城墻,外有溝壕,說是一座小城也不為過。”
向英頓時無奈道,“可是這里確實沒有百姓居住,大約只有一兩千守軍,所以確實不算城?!?/p>
余闕騎在馬上看了看四周,往東三里處就是雷池岸邊,遠遠的可以望到許多船只和桅桿,看起來水師船只不少,往西隱隱還能看到宿松城墻,這墩堡選的位置簡直絕了。
于是余闕也說道,“這墩堡選的位置也是極好的,宿松縣城距離雷池最近處只有12里,而這墩堡就有方圓四里左右,東距雷池不到三里,西距宿松縣城也只有五里左右,正好卡在中間,又可兼顧兩面,看來想要打下宿松,這座墩堡不打還不行了?!?/p>
言罷他又看向向英問道,“賊兵在此處筑堡,你當初為何沒有阻止呢?”
向英委屈道,“大人,非是末將不想阻止,實在是賊軍戰(zhàn)力強大,我當初反攻宿松,就差點被敵軍水師繞后兩面夾擊,之后更是只能采取守勢,若非賊軍無意繼續(xù)南侵,就黃梅那點兵力,恐怕末將連黃梅都守不住,哪有余力前來阻止他們筑堡啊?!?/p>
阿思蘭也騎在馬上,頭戴一頂蒙古笠帽,皺眉打量著面前這座墩堡。
他揮著馬鞭指向前方說道,“你們看,這里雖然占地方圓四里有余,但其實最里面真正的那個城并不大,說是墩堡也不為過,只不過這并非一座墩堡,而是眾多墩堡互為犄角,組成的墩堡大陣。
“這大陣最外面是護城河,護城河里面是一圈三角緩坡,好似河堤一般,哪有這樣修城墻的,等把外圍的護城河填平,這不是直接騎馬就能跑過去?”
江西行省平章星吉則是反駁道,“你都能想到的事情,賊軍特意布下這墩堡大陣,又豈會不知,你們看這外圍的斜堤與內里的主城之間,相隔還有那么遠,中間還夾雜著一些尖角敵臺,說不定那敵臺前方還有深壕,你若真策馬直沖上去,恐怕就要落入內里的壕溝任人宰割了?!?/p>
阿思蘭皺了皺眉,又對向英問道,“你可知這墩堡底細,究竟有何名堂?”
三個省級大佬在這里,向英哪敢不說,連忙道,“末將只知道此堡主城有六個向外伸出的尖角敵臺,這六座敵臺,每兩角之間又有一座三角子臺,合計12個大型敵臺,外圍的斜堤有12個大角,12個小角,合計24個尖角斜堤,整個墩堡大陣沒有前后之分,從任何方向看過去都是一樣的。
“還有,末將曾派斥候前來哨探,斥候也不敢靠的太近,只說曾在此堡處見到賊兵在其中演練陣法,聽到有大型火銃施放的爆炸聲,想來此堡里面火器不少,別的就真不知道了。
“末將兵力短缺,根本無法守城的同時派兵進攻,因此也不知這堡壘的底細,只是覺得甚是古怪?!?/p>
余闕聞言當即道,“不管這墩堡有何古怪,幾萬大軍都來了,豈能被賊兵一座墩堡擋住去路?反正早晚都要打,楊通貫,你可愿當此戰(zhàn)先鋒,試試賊軍這大陣?”
楊通貫麾下部將蔣英、劉震等人頓時看向自家主將,暗暗向他使眼色,讓他不要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