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通貫麾下部將蔣英、劉震等人頓時看向自家主將,暗暗向他使眼色,讓他不要答應(yīng)。
可楊通貫也不是傻子,余闕顯然沒安什么好心,碰到這古怪墩堡,第一個想起的就是讓苗軍先去送死。
于是他頓時一指旁邊的黃梅守將向英,然后說道,“此人身為本地守將,不思?xì)①\報國,反而坐看賊軍在此筑起墩堡,乃大罪也。
“之前他兵少,有守城之責(zé),且先饒他一次,可既然現(xiàn)在大軍云集,黃梅無憂,就該讓此人先去試陣,將功補(bǔ)過,等此人試出賊陣虛實,我麾下苗軍自愿充當(dāng)主力,不知余參政以為如何?”
余闕聞言冷漠的看了楊通貫一眼,這才又皺眉看向向英,向英頓時目瞪口呆,連忙跪地磕頭求饒道,“參政明鑒,非是末將怕死,縱容敵軍筑堡,實在是在下兵力不夠,無能為力啊。”
星吉這時不等余闕說話,就捋著胡子道,“可是楊將軍剛才也說了,之前的事既往不咎,所以不怪你,現(xiàn)在黃梅有大軍把守,你總沒有避戰(zhàn)的理由了吧?
“楊將軍麾下身為客軍,遠(yuǎn)道而來,士卒尚未恢復(fù)體力,你身為本地守將,是不是也該表現(xiàn)一番?”
“可是”
向英頓時欲哭無淚,正想再說什么,旁邊的湖廣平章阿思蘭頓時冷聲喝道,“兩軍交戰(zhàn)豈是兒戲,畏敵不前者斬!”
向英聽到這話,張了張嘴巴,卻一句推辭的話也說不出來,愣了半晌只能咬牙道,“是,末將愿意去試此陣!”
于是元軍當(dāng)即開始在棱堡后五里處安營扎寨,同時又派出大量民夫去填棱堡最外圍的護(hù)城河。
雷池堡的守將是繆義,他東邊的雷池水師是大哥繆友珍帶領(lǐng),西邊的宿松城是老爹繆大亨在守,他這個老幺守中間的棱堡,可以說整個宿松雷池防線幾乎就是這一家子爺仨在守了,真正的上陣父子兵。
繆義的軍職只是個千戶營官,但他麾下卻有8個連長。
整個雷池堡的核心堡壘是一個正六邊形的小城,每個角都向外延伸出一個銳角敵臺,上面安有六門長管14斤野戰(zhàn)炮,分別沿著三角敵臺對外的那兩條邊布置,可以向外面兩側(cè)射擊。
這六個大型敵臺的夾角中,又有六個不與主城相連的外三角堡,同樣是六個銳角敵臺,上面安有六門8斤長管野戰(zhàn)炮,整個棱堡的防御體系就依托這12座敵臺,和72門野戰(zhàn)炮構(gòu)成。
如此布置之下,理論上來說,不管敵軍從哪個方向進(jìn)攻,至少都會遭到六門火炮的集火,角度合適的話,甚至?xí)獾?2門炮的共同打擊,雖然火力密度跟魯錦打小茅山那一戰(zhàn)沒法比,但他們這個沒有射擊死角啊,反正只要開炮肯定能砸到進(jìn)攻的敵人。
12座敵臺又分為內(nèi)外兩圈,共有六組,每組敵臺又分甲丙兩個編號,外堡為丙,內(nèi)堡為甲,于是就有了‘壹甲、壹丙’‘二甲、二丙’這樣的一共12個編號。
之所以不用乙和丁,是防止士卒有方言口音,導(dǎo)致傳令錯誤,比如壹乙,就很容易聽錯
每組內(nèi)外兩個敵臺由一個連防守,負(fù)責(zé)防守外圍的就有六個連的兵力,繆義帶剩下的兩個連坐鎮(zhèn)主堡,隨時對外圍支援。
堡內(nèi)的圣武軍見元軍開始填外圍的護(hù)城河,防守南面的三個連長頓時向繆義問道,“三將軍,元軍開始填河了,咱們打嗎?”
繆義站在主堡面向南方,編號壹甲的敵臺上,望著正在填河的元軍民夫,這才說道,“一旦敵軍開始圍攻,我們就要節(jié)省彈藥,這棱堡厲害就厲害在火槍火炮,要是彈藥用光了,咱們就只有被敵軍屠戮的份了。
“現(xiàn)在填河的都是敵軍的民夫,把彈藥用在他們身上實在浪費(fèi),還不如打在敵軍那些甲兵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