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可以留在本縣繼續(xù)讀書,參加科舉考試。
最后就是升入國子監(jiān)預科。
和原時空對比,武監(jiān)預科和水師預科都是專門的陸軍和海軍中學。
國子監(jiān)預科則是綜合性的中學。
國子監(jiān)預科最后可以選擇的范圍更大,包括蘇澤創(chuàng)辦的各類專門的學院,如果愿意也可以參加武監(jiān)和水師學堂的考試,避免軍隊體系過于封閉。
小學——預科(中學)——大學的三級體系就算是初步完成了。
看完蘇澤計劃的殷士儋,又怎么能不激動。
大明原本也有學校。
縣學、府學、國子監(jiān),以及各種私人書院。
但是這些學校,和近代意義上的學校是不同的。
縣學府學都是有一定功名的讀書人學習的地方。
國子監(jiān)在國初的時候也承擔過培養(yǎng)人才的功能,但是也隨著科舉壯大而逐漸荒廢。
蘇澤這一套體系,算是回歸了教育的初衷,回到了教育人才上。
小學需要教師,這些教師要怎么來?
蘇澤的奏疏中,各地小學的教師,分為兩個途徑。
一個是原本地方上的蒙師,通過學政主持的教師資格考試,就可以去小學任教。
另一個則是國子監(jiān)預科的畢業(yè)生,如果也能通過教師資格考試,同樣可以去小學任教。
小學就是一個開蒙識字的機構,本身不需要太高的文憑。
而小學時歸屬于禮部管理,這些教師同樣被禮部管理。
蘇澤提出比照六等吏員,同樣設置六等教師的待遇,比照當?shù)乜h吏發(fā)放俸祿,按照資歷和能力考核提拔。
這是多么大的宏偉藍圖!
對于禮部來說,這就增加了職權!
如果各縣設置小學,這就是多少個小學?
這些小學如果都歸屬禮部管理,禮部就不再是一個虛浮的部門,而是擁有伸入地方觸手的超級大部。
蘇澤的計劃從人才培養(yǎng)到機構設置,都已經幫助禮部規(guī)劃好了。
殷士儋實在是找不到拒絕的理由。
但是他還是冷靜下來,蘇澤奏疏中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錢從哪里來?
不解決這個問題,這份奏疏就是大餅。
全國這么多縣,就是一座小學十名教師,這也是一筆龐大的開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