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萬化看向蘇澤,自從沈一貫離開京師后,蘇澤的朝堂情報都滿了半拍。
但是想想也正常,蘇澤任職的詹事府,可沒人敢和蘇澤聊官場八卦。
羅萬化說道:
“還是京營新軍的問題?!?/p>
“京營新軍有什么問題?戶部的錢款沒到位嗎?”
羅萬化搖頭說道:
“是新軍規(guī)模的問題?!?/p>
“朝廷不是定下了精兵的基調(diào)嗎?”
好不容易裁掉的京營,朝廷自然不想背上新的負(fù)擔(dān)。
而且隨著戚家軍在大同的勝利,也說明了兵貴精不貴多的道理。
羅萬化說道:
“精兵之策是朝堂上下都認(rèn)可的,但是到底京營新軍的規(guī)模是多大,朝堂諸公都有分歧?!?/p>
“五軍都督府那幫勛臣們,認(rèn)為至少要兩萬人,建議從京師周圍的省招募勇壯?!?/p>
“但是兵部覺得只要一萬人就夠了,不愿意多練新軍?!?/p>
蘇澤立刻明白了其中的爭議點(diǎn)。
說白了,這還是人事之爭。
京營新軍不大,那兵部可以慢慢向京營伸手,逐步控制京營新軍的人事。
這一套文官實在是太嫻熟了。
但是一旦京營新軍的規(guī)模大了,那必然要任用大量的新軍官,兵部擔(dān)憂自己失去對京營新軍的控制力。
“兵部的理由也很充足,如今北疆安寧,邊關(guān)無事,沒必要訓(xùn)練這么多的新軍。”
蘇澤皺眉。
北疆雖然安寧,但是也沒到不設(shè)防的地步。
而且大明的邊疆也不止北面一處。
原時空,萬歷年間就發(fā)生了播州之亂,云貴川大量土司卷入其中。
而且大明正在海外殖拓,也同樣需要陸軍。
這精銳部隊又不是立刻能長出來的,現(xiàn)在不練兵等到日后需要的時候再練就就晚了。
就在兩人閑聊的時候,申時行走入報館道:
“子霖兄,我有事相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