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隨著明初武德不在,西南地區(qū)的土司又開始失控。
比如這一次的三土司之亂,這一次造反的并非是什么大部落,但是三土司叛亂之后,整個西南都不安寧。
這個時期的改土歸流也出現(xiàn)了問題。
土官世襲出現(xiàn)混亂,而大明官府則因為腐敗等問題,逐漸失去了仲裁能力。
而一些本來應(yīng)該掌握在官府手里的流官職位,也形成了官場的政治慣例,長期把持在一些家族手里。
流官不流,這是大明在西南的新問題。
土司吸取漢人流民,逐漸壯大勢力,則是更大的問題。
為什么漢人百姓要放棄漢人的身份,甘愿到山里去做土人呢?
那自然還是因為苛政的緣故,地方的橫征暴斂和無盡徭役,造成大量的漢人百姓逃亡,這些人口進一步加強了土司部落的力量。
何素心問道:
“何師,您的意思是?我們要抓改土歸流這個熱點?”
何心隱點點頭,何素心立刻搓手激動起來。
如果接下來的熱點是改土歸流問題,那《新樂府報》能提前寫出幾份有深度的文章來,也能占據(jù)熱點。
可是有深度的文章?
何素心思考了一下,又覺得沒什么好的點可寫。
改土歸流,一直都是大明的國策,只能說近些年執(zhí)行歪了,本身沒什么問題。
第398章西南大捷帶來的皇漢
將土官逐步變成流官,這是華夏自古以來同化異族的基本操作,老祖宗已經(jīng)用這招幾千年了,才有如今大明的版圖。
政策本身沒什么好些的,那討論什么?
討論什么,才能引起京師讀者的興趣?
何素心只能看向何心隱,面對弟子期待的目光,何心隱掏出一份文章遞給他說道:
“下一期就用這篇文章吧。”
何素心接過了文章,看完之后更是兩眼放光,雙手激動!
有了這篇文章,《新樂府報》的銷量一定能增長!
——
與此同時,《新君子報》編輯部內(nèi),也在發(fā)生著類似的爭論。
陳于陛頭疼的看著編輯們。
《新君子報》這段時間在輿論場上很下風(fēng)。
《新君子報》在上一次吳淞鐵路之議上慫了一次,被江南士人抵制,聽說每天編輯部都會接到謾罵的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