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璘派遣朱時坤從防城港進入廣西之后,朱時坤迅速打探清楚了三土司之亂的情況。
三土司之中,白馬峒的實力最強,趙權利用自己漢人身份,給白馬峒編戶齊民,網(wǎng)羅了一批逃荒的漢人流民,加上原本部落中善戰(zhàn)的土人,編練成了一支軍隊。
剛開始的時候,白馬部落勢如破竹,從山上殺下來,一度攻破了縣城,還搞到了一堆火銃作為武器。
而在四月末的時候,陳璘在得到了足夠的情報后,和廣州的兩千狼兵會和,陳璘在廣州都沒有休整,果斷放棄了路上進軍的計劃,而是選擇從廣州登船,也跟著偵查總團的路線,從防城港進入廣西。
這時候,白馬峒的首領趙權,還在全力攻打府城,準備想要依靠府城的武器,和大明的官軍周旋。
趙權也是讀過一些書的,他知道大明官軍應該從廣東方向殺過來,所以在自己軍隊的東面設防。
可府城的抵抗超過了他的意料,而大明官軍不按照常理出牌,從他部落的南方殺了過來,直接將趙權殺得大敗。
趙權這才冷靜下來,明白了和明軍的巨大差距之后,他帶領部眾再次逃回山中。
西南地區(qū)的叛亂就是這樣,一旦叛軍躲入山中,就會陷入到漫長的山地作戰(zhàn)中,官軍很快就會被熟悉山地的叛軍拖垮。
這時候叛軍利用自己對山區(qū)的熟悉,可以繞后襲擊官軍的補給線,或者繞過官軍襲擊空虛的城市,最終靠著給官府造成巨大的損失,來逼迫官府求和。
這樣一來,趙權就可以通過戰(zhàn)爭獲得合法性,坐穩(wěn)自己土司的地位。
可是這一次,趙權失算了。
安南軍似乎要比土人的軍隊還適應在山林中作戰(zhàn),而且他們還有大量能在山林中作戰(zhàn)的武器。
無論是威力巨大的手榴彈,還是恐怖的山地炮,木質(zhì)的山寨防御在這些武器面前不堪一擊。
而噴火器和各類鋒利的火器,又讓明軍能在迅速越過荊棘和雨林,比土人軍隊更加靈活。
不到半個月的時間,白馬峒的山寨就被攻克,跟隨趙權作亂的兩個土司投降。
趙權還準備向更西南的邊境跑,卻被手下出賣,腦袋送到了陳璘的帥案上。
三土司之亂迅速平定。
在外人看來,大明這些年來連戰(zhàn)連捷,這并不是一場多么重要的勝利,畢竟西南距離京師太遠了。
但是兵部的官員們卻是懂行的。
以往大明在西南地區(qū)作戰(zhàn),都需要依賴招募本地軍隊。
但是這樣有很大的弊端,這些經(jīng)過訓練的本地人,很容易成為下一場叛亂的兵源。
狼兵就發(fā)生過幾次這樣的事情,所以大明朝廷在使用狼兵上十分的謹慎。
這不僅僅是一場捷報,更是驗證了經(jīng)過專門訓練的士兵,是可以在西南山區(qū)作戰(zhàn)的,甚至是可以打出輝煌大捷的。
這樣一來,西南地區(qū)的問題,主動權就回到了朝廷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