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碎只是早晚的事情。
朱標的新內閣構成,表面看是六個文官加一個武將,文官集團依然占據絕對優(yōu)勢。
但在儒家來看,完全就不是這么回事兒。
獨屬于儒家的蛋糕,被別人狠狠的切走了一大塊。
更讓他們難受的是,完全找不到反對的理由。
為何?
因為內閣是皇帝的秘書機構,并不是政府機關。
皇帝有權力按照自己的喜好挑選秘書。
況且,秘書平時的工作就是給皇帝提供咨詢,自然需要各行各業(yè)的人才。
所以,盡管心不甘情不愿,他們也不得不接受了這個現(xiàn)實。
心里有多憋屈,可想而知。
陳景恪贊嘆的道:“高,殿下真是高啊。我要是文官,我要憋死了。”
朱雄英嗤笑道:“別拍馬屁了,他又聽不到。再說這不是咱們商量好的事情嗎,有什么高明的?”
陳景恪說道:“你就沒想想,殿下為何先改組內閣,而不是先給內閣票擬之權?”
朱雄英又不蠢,馬上就想到了其中的關系,于是點點頭說道:
“雖然不算多高明,但……算了,就算他高明吧?!?/p>
還是那句話,沒有票擬之權的內閣,就是單純的皇帝秘書。
雖然很重要,但遠沒有重要到讓文官集團,豁出命和皇帝對著干的程度。
所以朱標調整內閣成員構成,文官集團縱使有意見,也不會真的說什么。
有了票擬權的內閣,那就是議政機構。
文官集團就是拼死也要維護自己的利益,絕對不可能如此輕易就同意調整成員的。
朱標的這一招很簡單,很多聰明人都能想到,但是真的好用。
關鍵是他做的輕描淡寫,如果不是知道他的真實打算,根本就猜不到背后還有這么深的算計。
事情到了這一步,朱標依然沒有給內閣票擬權,而是先公布了內閣新制度。
更高明的是,他沒有全部公布,而是只公布了一部分。
公布出來的規(guī)定包括,內閣學士永為五品,不得兼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