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真正道德高尚的學者,是永遠心懷謙虛的?!?/p>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這才是真正的大賢應該具備的心態(tài)。”
不論是旁聽的先生,還是教室內的學生,都深以為然點頭。
或許他們不懂其中的深意,但至少他們能知道,這么做是對的。
但湯暹等人卻覺得不以為然,有用就是有用,沒用就是沒用。
你說的大道理再多,還是無法解釋自然有什么用。
陳景恪拿起粉筆,轉身在黑板上畫了一大一小兩個圓。
“圓內是我們已經知道的知識,圓外是我們還未掌握的知識?!?/p>
“你們發(fā)現沒有,懂的越少,我們能看到的未知也就越少?!?/p>
“懂得越多,我們能看到的未知也就越多?!?/p>
“所以,在真正有學問的人眼里,自己有太多太多東西不懂,自己不過還是個初學者,有什么可驕傲的呢?!?/p>
“反而是學問低的人,能看到的未知也少,就自以為自己什么都懂,于是就生出傲慢情緒。”
這個比喻非常的形象,眾人都覺得自己學到了很多。
尤其是學生們,看向陳景恪的目光充滿了敬仰。
他們聽過太多院長的傳說,今日終于見識到了,果然很厲害。
懂的道理好多啊。
陳景恪將粉筆扔在桌子上,說道:“好了,大道理說完了,咱們說點實際的?!?/p>
“自然是一門全新的學科,你們無法理解它的意義,這是很正常的。”
“問題不在于你們,而是我們的工作做的不到位?!?/p>
眾人心下一凜,來了來了,終于要開始算賬了。
湯暹等人也在心里打鼓。
很顯然,大家都以為他在說反話。
“我不是在說反話,這確實是我們做的不夠好。”
“其實自然學科是一門很高深的學問,你們所學課本上的知識,只是皮毛的皮毛?!?/p>
“其目的是為你們啟蒙,讓你們初步了解自然?!?/p>
“只是因為太過于淺顯,反而無法讓你們了解這門學科的用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