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云流感激的道:“勞煩老師了?!?/p>
去年他力勸家族配合新政,主動將田畝分拆,最開始遭到了很多族老的嘲諷。
幸好他是家族的長子長孫,正兒八經(jīng)的未來家主,否則肯定會被認(rèn)為謀奪家族資產(chǎn)。
不過也正因為他第一順位繼承人身份,讓他獲得了很多人的支持。
其中尤以支脈最為積極……原因自不必多說。
后來朝廷鐵拳的砸下,反對派徹底失去了聲音,家族提前一步拆分了田產(chǎn)。
不論是主脈還是支脈,都獲得了土地。
雖然得罪了很多族老,但卻獲得了更多人的支持。
分家之后,大家的財產(chǎn)是一樣的,主脈和支脈的差距被縮小。
以后誰想當(dāng)家做主,拼的是個人的影響力。
因為分拆田畝一事上的主張,葉云流在這一點上,已經(jīng)領(lǐng)先同輩太多。
甚至大部分老一輩都不如他的影響力大。
也因此,他的父親和祖父,都希望他能留在家族,鞏固這種影響力。
不過對于志向高遠(yuǎn)的他來說,這一切都無所謂。
婉拒了父祖的提議,毅然決然的踏上了前往朝鮮的商船。
幾經(jīng)周折終于找到了方孝孺,正式開始學(xué)習(xí)。
方孝孺這幾年在朝鮮王國可沒閑著,一邊配合朝廷安撫人心,一邊組織人手編寫《遼東書》。
編寫史書,就需要翻閱各種資料,走訪各地進行考察。
在這個過程中,他的歷史觀正式成型。
且他的唯物論思想,也日漸成熟。
兩者奇妙的結(jié)合在一起,形成了獨屬于他的唯物主義歷史觀。
然后,他就利用自己《遼東書》總編纂的身份,開始在朝鮮王國傳道。
朝鮮王國的讀書人,大多都沒做什么抵抗,就更弦易幟了。
尤其是年輕一代讀書人,更是直接將其視為當(dāng)代圣人。
要問為啥
因為方孝孺的思想,是在朝鮮王國成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