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恪還不知道,這個叫楊士奇的人,已經(jīng)開始講注意打到了自己身上。
不過就算知道了也無所謂。
每天挖空心思討好他的人不知道有多少,多楊士奇一個也不多。
只要真的有能力,自然會將他安排在合適的位置上。
沒能力,說再多也沒用。
兩人詢問了一下楊士奇對反腐的看法,得到的結果自然毫無意外。
蠹蟲可恥,該殺。
又問了他對于這本書的看法,楊士奇的回答依然是斬釘截鐵,必須如實記錄。
將之作為史書的補充,流傳天下。
“要讓那些蠹蟲遺臭萬年,如此才可以警示他人。”
對于他的態(tài)度,朱雄英非常滿意,當場下了一道詔書,正式任命他編撰此書。
還下了一道特旨,允許他翻閱各部卷宗,所有官吏一律不得阻攔。
楊士奇自然非常的興奮,連忙謝恩。
對于這部書的名字,朱雄英和陳景恪商議之后,暫定為《蠹蟲傳》。
正式名字,待朱元璋回來之后再做定奪。
不過一般情況下,老朱是不會駁他們兩人的面子的。
這個名字大概率也是最終名字。
拿到了旨意,楊士奇非常的興奮,終于踏上了終南捷徑。
等回到翰林院,他發(fā)現(xiàn)大家對他的態(tài)度變了。
不論以前關系多么要好,此事都變得客氣而疏遠。
很顯然,是想和他劃清界限。
但他并不在意,在翰林院待了幾個月,他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這里工作的基本都是單純的文人。
道德素養(yǎng)沒的說,至于做事能力嗎,不提也罷。
很明顯,朝廷也沒打算讓這些人去治理一方。
既然如此,這些人的態(tài)度就不是那么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