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安寧,標準非常低,百姓不發(fā)生動亂就可以了?!?/p>
“百姓日子過的具體如何,那都是次要的?!?/p>
“很少會有官吏愿意主動去改善百姓的生活,比如修橋鋪路,比如修建水渠?!?/p>
“現(xiàn)在朝廷主動變革,推行五年計劃,他們就無所適從了?!?/p>
“在他們看來,朝廷就是多事?!?/p>
“他們之所以會有這種思想,就是缺少服務意識?!?/p>
“換個角度想,官從管理者變成服務者?!?/p>
“那么當官的就會去琢磨,如何服務好轄區(qū)百姓呢?”
朱雄英接話道:“路不好走,就想辦法把路修好。”
“缺水就想辦法打井,開挖水渠。”
“有鰥寡孤獨,就建立撫孤院加以照顧?!?/p>
老朱有些意動,但很快就冷靜下來,搖頭說道:
“太理想化了,官就是管理者,這是幾千年傳下來的規(guī)矩?!?/p>
“這種思想已經(jīng)根深蒂固,不是那么容易就改變的。”
陳景恪說道:“他們信不信不重要,只要這個標準被天下人接受。”
“哪怕是為了自己的聲譽著想,他們裝也要照著這個標準去裝?!?/p>
“對于百姓來說,即便當官的只是假裝善良,也是一件很幸運的事情了?!?/p>
老朱深有感觸的點點頭。
這兩年在基層反腐,他見過太多類似的事情。
那些愿意裝善良的人,一般做事都比較有分寸。
在這樣的官的治理下,大部分百姓的日子其實過的還不錯。
可怕的是裝都不愿意裝的人,下限低的就沒法看了。
不過他依然不看好這個概念的推廣:
“幾千年的思想,就怕百官無法接受服務者這個概念啊?!?/p>
朱標表情一動,似乎想說什么,卻被朱雄英給搶了先:
“不接受?難道皇爺爺?shù)牡垛g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