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表現(xiàn)的強勢群臣只會敬畏,不會有別的想法,也不敢有別的想法。
朱雄英自然也明白這個道理,當(dāng)即就表示,會將教材給朱標(biāo)送過去。
這時陳景恪說道:“太孫編寫的那套教材,可以稍微修改一下,再增添一些內(nèi)容。”
朱雄英問道:“哪里需要改?”
陳景恪說道:“編寫教材的時候,使節(jié)團還沒有返回,咱們對外界的情況還不太了解?!?/p>
“所以里面沒有關(guān)于外界的信息?!?/p>
“現(xiàn)在既然了解了外面的情況,又確定要走出去,就應(yīng)該將一些情況告訴大家。”
“這樣大家心里就有了準(zhǔn)備,等真的要面對外界信息的時候,不至于茫然無措?!?/p>
“而且我們主動去宣傳這件事情,就可以有選擇的,將我們想要讓他們知道的情況告訴他們?!?/p>
“不想讓他們知道的情況,就少提或者不提?!?/p>
“比如,我們可以強調(diào),不論是基教還是伊教,都不允許祭祀祖先?!?/p>
“他們每到一處,就會毀滅其文化,強迫信仰他們的神,否則就會被殺掉?!?/p>
“然后再找一些大儒抨擊這種無父無母的行為?!?/p>
“當(dāng)這個認識深入人心的時候,大家先天就會對兩種宗教產(chǎn)生厭惡感?!?/p>
“等文明發(fā)生碰撞的時候,因為這種先入為主的厭惡感,任由他們說的天花亂墜都沒用?!?/p>
試想一下,當(dāng)西方傳教士吹的天花亂墜,描述他們的神多么偉大,信仰他們有多少好處的時候。
華夏百姓冷不丁來一句:聽說你們的神不讓祭祀祖先,真的還是假的?
那種場景想必是極有意思的。
朱標(biāo)思索道:“有道理,一味的隱瞞反而不是好事,是時候讓他們了解一下外界信息了?!?/p>
“還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嗎?”
陳景恪想了想,說道:“教化百姓,強化華夏文明的概念,就相當(dāng)于是為我們穿上了盔甲?!?/p>
“但只有盔甲還不行,再堅固的盔甲總有被攻破的一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