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高麗、倭國、琉球群島、島、呂宋群島(菲律賓)、凌牙門(新加坡)等島嶼。
朱元璋看著這張簡陋的地圖,心中和那張大明輿圖做對比,發(fā)現(xiàn)果然一樣。
甚至比大明輿圖還要詳細。
要知道,那張大明輿圖,是他派人詢問了各國使節(jié),花費了大量時間才畫出來的。
朱元璋不相信,還有人能畫出比這更詳細的輿圖。
除非那本游記的主人,真的親自去游歷過。
如果這是真的,那銀礦……
一想到每年可以開采百萬兩白銀的大銀礦,朱元璋難掩心中的激動。
“那銀礦在哪里?”
陳景恪根據(jù)記憶,在倭國地圖上點了兩個點。
“一處銀礦在這一帶,據(jù)游記中所言,有兩條礦脈相距不超過兩里。”
“還有一處是這個島嶼,叫佐渡島還是什么的。”
“游記上說,這里是倭國流放貴族的地方,上面也有銀礦,且疑似有金礦?!?/p>
想了想,他又指著呂宋島,道:
“這里也有銀礦和銅礦,只是時間太久了,我記不清具體在哪了。”
朱元璋盯著地圖看了許久,才問道:“標兒,你怎么看?”
朱標表情嚴肅,道:“派人一查便知,順便再查一查倭國的情況。”
朱元璋當即道:“好,你專心去辦寶鈔的事情,此事我會親自派人去查?!?/p>
聞言,陳景恪長出口氣,繼而心中升起難掩激動。
他為何要在這時候突然提起倭國銀礦?
其實就是對朱元璋的一次試探。
《皇明祖訓》里列出不征之國,這是前所未有之事。
朱元璋到底是怎么想的,是真的目光短淺。
還是受天朝上國思想影響,認為海外皆貧瘠之地取之無用?
如果是前者,那陳景恪就只能繼續(xù)蟄伏,等待朱標繼位,甚至朱雄英當政。
如果是后者,那事情就好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