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流傳一個說法,明實亡于萬歷。
這位萬歷皇帝,斗不過文官就開始擺爛。
你們文官不是厲害嗎?
老子不給你們授官,看你們能怎么辦。
官位出現空缺,那就空著唄。
最嚴重的時候,六部尚書和九寺卿只有不到一半人在任。
六部給事中只有四個人,主事全部空缺。
十三道御史只剩下五個人,要負責巡視全國。
要知道,按照規(guī)定六部給事中應該是五十余人,都察院應該是一百余人。
地方衙門主官空缺就更多了,很多府縣都是次官在掌管政務,而且一管就是一二十年。
后果有多嚴重,只要想一想就知道了。
地方官升遷無望,又沒有人來監(jiān)督,就和地方士紳勾結,大肆撈取錢財。
萬歷擺爛,卻不耽誤他撈錢。
派出鎮(zhèn)守太監(jiān),去各個地方坐鎮(zhèn)撈錢。
這些太監(jiān)又和地方官、地方士紳勾結在一起,上下其手,榨取百姓最后一滴血汗。
最終的結果是,大明徹底失去了對地方的掌控。
萬歷死亡二十四年后,大明滅亡。
他身體力行的踐行了一句話: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
眼下的大明,和萬歷時期何其相似。
大量官員空缺,地方大戶攫取了當地權力,大肆侵害百姓利益。
只不過萬歷是擺爛導致的惡果,朱元璋是殺伐過重造成了當前局面。
但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都必須要盡快解決,否則后果會很嚴重。
不,惡果已經出現了。
最直觀的表現就是,土地兼并加劇,士紳大戶將賦稅轉嫁給百姓。
權力這種東西,讓出去很簡單,收回就難了。
尤其是土地兼并,一旦到了大戶手里,再想讓他們吐出來,就千難萬難了。